上禮拜陪朋友去恒生銀行做按揭,聽到個客同經理爭拗:「點解隔籬屋同我單位一樣大,估價高我成八十萬?」經理解釋咗半粒鐘,個客仲係半信半疑。呢啲場景見得多,其實銀行估價背後嗰套邏輯,真係好似煲湯咁,材料、火候、時間樣樣講究,唔係表面睇咁簡單。
我啱入行做地產時,成日迷信「靚裝修一定估得高」,結果畀師父鬧醒:「銀行睇嘅係骨,唔係衫!」佢拎份估價報告指住「重置成本法」欄目:「石屎鋼筋幾錢呎、電線喉管咩標準,先係硬道理。你啲意大利雲石?對銀行嚟講同普通麻石冇分別,折舊率照計。」呢下當頭棒喝,先明咩叫「實質價值」。
講到地段分級,恒生內部張地圖密過軍事地圖。試過幫北角舊樓客上會,明明望海,估價硬係比同區新樓低截。後來摸到門路:原來佢哋將海景分「全海」「側海」「罅海」,仲要睇樓齡折舊率加權。最絕係有次做深水埗唐樓,估價員落樓專登行去地鐵站計步數,返到銀行話「超逾合理步行距離」,即刻扣減3%便利值。呢啲魔鬼細節,街外估價網點會知?
最近幫個元朗丁屋客搞加按,份估價報告用「收益還原法」計到盡。銀行唔單止睇現成租約,仲派後生仔扮租客去同區「格價」,連天台僭建鐵皮屋月租幾多都記低。最關鍵係條資本化率(Cap Rate),今年暗加咗0.25%,風控部話要對沖加息風險。客問點解估值比去年低,我指住報告最底嗰行細字:「本行保留因應市況調整參數之權利」——呢句先係皇牌。
有秘技鮮少人提:恒生估價部對「可分割潛力」特別敏感。幫大埔村屋客做過奇招,搵認可測量師出報告,證明地皮符合新界豁免屋地分拆標準,估值即時彈升15%。不過要賭,銀行會喺按揭契加條款:「倘五年內未完成分契手續,本行有權追回差額」。食得鹹魚就要抵得渴。
醒多個貼士:每年第三季尾係恒生「估價蜜月期」。點解?風控部要交數,通常會將調整系數放寬啲,等按揭生意易上馬。舊年九月幫客申請荃灣工廈估價,刻意拖到月尾先入紙,比八月估多咗九十幾萬。不過今年聽聞收緊咗,話要防範財仔「估價扯貓尾」嘅招數。
最緊要記住:估價唔係天文數字,係盤生意。恒生計緊你間樓值幾多,同時計緊你個人值幾多。試過有個客間大潭陽明山莊估足一億二,但係因為佢公司做珠寶批發,銀行驚鑽石市道波動,最後只批七成按揭。所以話,物業估值單上面嘅銀碼,其實有半張隱形嘅個人財務體檢表。
評論:
「收益還原法個Cap rate係點定㗎?我間銅鑼灣鋪頭租值穩定,但銀行今年硬係調高咗個率」
睇完先知自己蠢咗!剛花六十萬裝修尖沙咀服務式住宅,原來銀行當係『消耗性資產』
有冇人試過成功挑戰恒生估價?我層太古城海景單位估低同層15%,話我露台有僭建簷篷,但明明成棟樓都有
文中話工廈估值可玩分割,但而家新界農地改契政策咁緊,仲work唔work?
「估價蜜月期」呢招犀利!等我mark實日曆九月再申請加按
(本文所述策略存在風險,實際估價請以恒生銀行最新批核為準。市況波譎雲詭,三思後動方為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