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幾位老朋友聚會,聊到退休規劃,大家都擔心錢不夠用,尤其稅務這塊,簡直是心頭大患。有個朋友分享,他選錯年金方案,結果每年多繳好幾萬稅金,真是虧大了。這讓我想到,自己當年研究年金時,也是跌跌撞撞,試過幾種不同方案,才摸出點門道。今天就想聊聊,如何在五花八門的年金選項中,挑出最省稅的那一個。畢竟,退休金是辛苦攢的,能少繳稅就等於多賺錢,對吧?
年金說穿了,就是退休後定期拿錢的機制,但背後玩法可複雜了。政府推的勞保年金和國民年金,稅務優惠很吸引人,像勞保年金,每個月領的錢有部分能免稅,門檻低,適合一般上班族。我記得前年幫老媽辦,她那時勞保年資滿25年,每月領兩萬多,結果稅單來時,居然省了近三成稅金,因為政府規定退休金所得在一定額度內免稅。這類方案穩當,但缺點是金額固定,通膨一來就縮水。
私人商業年金呢?花樣更多,保險公司或銀行推出的方案,常包裝成投資連結型,收益可能更高。舉個例子,某家銀行的高收益年金,承諾年報酬5%,但稅務陷阱藏在細節裡——利息收入得全額課稅,不像政府方案有扣除額。我親戚就踩過雷,他選了個號稱「省稅」的私人年金,結果年底報稅時,發現利息被算入綜合所得,稅率跳升到20%,多繳好幾萬。私人年金靈活,能彈性調整提領時間,省稅潛力大,但得懂怎麼玩,比如選分離課稅的產品,稅率固定10%,比累進稅率划算。
真正省稅的關鍵,在於量身打造。年輕時早點規劃,選勞保年金打底,再搭配私人年金補強。重點是看稅務結構:政府方案優先,因為免稅額度高;私人方案挑「分離課稅」或「遞延課稅」的,避免利息被併入所得。舉實例,我自己的組合是勞保年金加一個分離課稅的儲蓄險年金,每月領三萬多,稅金硬是比單選一種少一半。當然,風險也得控管,別全押高收益產品,市場波動大,稅省了但本金虧掉更慘。
總歸一句,年金選擇不是賭博,得算細賬。諮詢專業理財顧問,跑跑試算工具,政府官網有免費的稅務模擬器,輸入年齡收入就能預估稅負。別像我當年那樣衝動簽約,現在回頭看,省下的稅金夠我每年多出國玩一趟了。退休生活要愜意,就從聰明省稅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