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間飄著咖啡香時,同事阿傑滑著手機突然哀嚎:「夭壽!房貸利率又調了!」這句話像顆石子,瞬間在辦公室激起漣漪。隔壁的淑芬姐立刻接話:「啊你文件準備齊了沒?上次我表弟就是缺一份薪轉證明,多拖了半個月,結果趕上這波調升通通備齊。第二,「預先拉聯徵」自救。在正式送銀行前,自己先花點小錢去聯徵中心申請一份信用報告,親自檢查有無錯誤或不利紀錄。發現問題(例如被誤報的遲繳),才有時間提前處理或向銀行解釋。第三,「工作證明」的小心機。除了必備的在職證明,如果你的收入包含浮動獎金,主動提供過去半年或一年的獎金入帳紀錄,甚至請主管在證明上加註「年收入約XXX萬(含獎金)」,都能強化銀行信心。第四,保持聯繫管道暢通。銀行補件通知或問題確認,通常只給短短幾天期限,手機別靜音,Email勤看。
還有一個銀行不會明說,但絕對加分的關鍵:「理財往來深度」。如果你和某家銀行有長期、良好的互動,例如薪轉戶、固定存款、甚至買過基金保險,成為它的「VIP客戶」,通常會得到更友善的審核速度和條件。因為銀行對你的財務習慣已有信任基礎。另外,留意市場動態。利率風向、銀行當季的房貸業務目標(例如衝件數或特定區域物件),都會影響核貸的鬆緊度與速度。跟對風向,有時真能搭上順風車。
申請按揭,是理性與耐心的雙重考驗。它需要你攤開財務底牌,接受嚴格檢視,過程難免繁瑣。但當鑰匙交到手中,打開屬於自己家門的那一刻,所有繁瑣都會沉澱成踏實的重量。這條路,走穩了,就是通往安穩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