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舊護照的地址欄,指尖停在十年前租屋處的門牌號碼上,突然驚覺這串早已不存在的數字,竟還堂而皇之地躺在這本重要的旅行證件裡。上個月幫阿嬤處理銀行手續,櫃檯小姐一句「護照地址和現住址不符喔」,像根針刺醒了我的拖延症。地址變動看似小事,但當它出現在特區護照上,牽扯的遠不止是郵差送錯信那麼簡單。
法律條文冷冰冰地寫著「持證人有責任確保護照資料準確」,但沒告訴你的是,銀行開戶、海外簽證申請,甚至孩子報學校,都可能因為這幾行字的誤差卡關。我親眼見過朋友在東京辦長期簽證,窗口職員反覆比對他護照地址和稅單上的新址,那額外耗掉的兩小時,足夠他逛完淺草寺。
走進入境處前,我花了整個周末翻箱倒櫃。以為拿出身份證就萬事大吉,結果發現關鍵在於那張「地址證明」。水電煤氣帳單當然可以,但得是三個月內的實體信——電子帳單截圖?不行。銀行月結單寄到信箱的才算數,手機App裡那份精美的PDF?抱歉,請重新排隊。最後翻出半年前買樓的律師信,紙張邊角都磨毛了,工作人員瞇眼核對印章時,我掌心還在冒汗。
填表過程倒比想像中流暢。表格ID841像是老相識,姓名身份證號碼照抄就行。但翻到第三頁的「更改原因」欄,筆尖懸停了十分鐘——寫「搬家」太籠統,「舊址拆除」又怕要補文件,最後老實填上「住址變更」。倒是附註欄多勾了項「同時更新身份證地址」,省得再跑一趟人事登記處。櫃檯阿姐接過文件時,順手抽走我夾在護照裡的兩張證件照:「呢張反光啊,用另一張啦。」原來照片邊緣被護照膠套壓出細微摺痕,差點成為明天再來的理由。
以為遞完文件就能鬆口氣?真正的考驗在後續。三週後收到那通語音電話:「你嘅護照已辦妥」尾音未落就斷線。衝到入境處才知要帶舊護照正本銷毀,偏偏那天舊護照鎖在辦公室保險箱。折騰到傍晚再來,櫃檯職員用特製打孔機在舊護照封面鑿出星形缺口時,那「咔嗒」聲響得我心驚——裡頭還有有效的日本簽證呢!「新護照可以夾住舊簽證頁使用。」職員像是讀懂我的表情,撕下簽證頁時特意保留完整邊角。
握著深紅色新護照走出大樓,夕陽把封面燙金字照得發亮。翻到地址頁,新家的門牌號碼墨跡未乾,油墨味混著紙張氣息竄進鼻腔。這串數字背後藏著多少隱形代價?房貸合約、孩子學籍、甚至選民登記,全都得跟著這本小冊子連鎖更新。經過郵局順手買了打回郵信封,接下來還有稅務局、強積金戶口、五間銀行等著通知。護照地址像顆精密齒輪,轉動時必將牽扯整座生活機器的運轉。
評論:
我阿嬤舊年搬去安老院,水電單都係我個名,係咪要搵院舍出住址證明?定係帶我同阿嬤嘅關係公證書去就得?
而家仲喺英國留學,本護照地址仲係香港舊屋,但暑假先返嚟,拖到明年換證先改會唔會好大鑊?
上個月改完護照地址,琴日稅局仲寄退税支票去舊址,係咪仲要逐個部門自己再通知?有冇一次過通報嘅方法啊?
用公司註冊地址得唔得?我住緊嘅村屋業主唔肯出住址證明,水費單又係業主個名
文中話身份證地址可以同步更新,但我淨係想改護照地址得唔得?驚改身份證地址會影響緊嘅政府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