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泡好一杯凍頂烏龍,窗外飄著細雨,想起去年幫親戚跑綠置居申請的經歷。那種握著一疊文件在辦事處排隊的焦灼感,至今記憶猶新。今天這篇就來聊聊新一期綠置居的眉角,不是冷冰冰的條文複製貼上,而是實打實的經驗談。
先說資格這道門檻。政府文件寫得文謐謐,我翻譯成白話:如果你是公屋住戶,現在住的單位至少住滿三年,廚房灶頭都摸出油光那種;或者輪候公屋超過三年的「資深候補生」,這期綠置居的大門就為你敞開。但別急著開心,魔鬼藏在收入限額裡。單身人士月入不能超過三萬三,資產上限八十五萬,這數字得精算——你床底藏的豬仔錢罐、股票戶頭裡浮動的數字,甚至珍藏的紀念幣都得老實申報。
申請流程像闖關遊戲。第一關是填表,紙本表格得親跑屋邨辦事處領取,指尖在螢幕上跳舞的時代,這種儀式感莫名讓人緊張。建議提早半個月準備稅單、住址證明這些「通關文牒」,去年見過有人因水費單地址墨印暈開被退件。第二關是攪珠,像等待樂透開獎,但中的不是橫財是房貸。記得帶齊身份證正本,複印件在關鍵時刻會突然集體玩失踪。
選樓現場堪比戰場。發展局剛公佈今期四個屋苑,啟德那區最搶手,但得用顯微鏡看樓書——有些單位窗戶正對天井,日照時間得用秒計算。有回陪阿婆選房,她握著放大鏡比較廚廁方位,突然抬頭問我:「後生仔,廁所對灶頭是不是犯沖?」這才懂風水羅盤比平面圖更影響決定。
付款優惠藏著玄機。表面說折扣率六二折,但得拆解「評定市值」這魔術數字。舉例五百呎單位標價280萬,其實是從450萬市值打折來,銀行估價卻可能只認400萬。最實惠是「按揭補貼保險」,首期壓到5%但得付額外保費,精算師朋友用咖啡杯底塗鴉教我:貸款額過四百萬時,選發展商二按反而省十幾萬。
最後叮嚀幾件小事。簽約前務必帶雷射尺實測,見過預留冰箱位竟放不下雙門冰箱的荒謬劇;驗樓別被簇新廚具迷惑,打開櫥櫃摸內壁木板,潮氣重易發霉的別碰;最要緊是算清管理費,某市區盤每呎四塊半,五十平小窩月繳近兩千,足夠天天吃茶餐廳。
握著茶杯看雨絲斜打窗櫺,想起那晚陪親戚簽完約,在街邊吃熱騰騰的車仔麵。她突然紅著眼說:「漂泊半生,總算有塊磚頭寫自己名。」綠置居不該只是政策名詞,而是萬家燈火裡,某扇終於為你點亮的窗。
請問資產審查裡的股票市值怎麼算?上個月大跌要不要重新評估?
抽中啟德低層單位值不值得要?朋友說附近工地要蓋到2027年
發現老公偷偷買比特幣超過資產上限,現在撤回申請還來得及嗎?
驗樓當天師傅說空心磚是正常現象,真的假的?
用綠表買了之後,如果加人工超過限額會被收回單位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