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我剛創業時急需資金,跑去銀行辦了筆貸款,結果第一個月看到帳單就傻眼。利息高得嚇人,我以為自己算錯了,後來才發現是沒搞懂「月平息」怎麼玩。那時每個月多付了好幾千塊,簡直像在燒錢。現在回頭看,如果早點掌握這些技巧,至少能省下十幾萬。今天就想聊聊月平息計算方法,不是什麼高深理論,而是實打實的省錢招數,幫你避開那些坑。
月平息到底是啥?簡單說,就是貸款利息按月計算的方式,很多銀行愛用這套,因為表面利率看起來低,實際算下來可能比年息還貴。舉個例子,假如你借100萬,銀行說月平息0.5%,聽起來不多對吧?但別被騙了,這0.5%是基於原始本金,不是剩餘本金。意思是,就算你還了部分錢,利息還是照100萬算,不像等額本息那樣隨本金減少。這種算法在信用貸款或車貸常見,搞懂它,你才不會當冤大頭。
計算方法其實不難,核心公式就一條:每月利息 = 本金 × 月平息利率。假設本金50萬,月平息1%,那每月利息就是500,000 × 0.01 = 5,000塊。聽起來簡單,但魔鬼在細節裡。比方說,貸款期一年,總利息不是5,000×12=60,000嗎?錯!因為利息是固定算原始本金,不像複利滾動,但實務上,銀行可能加收手續費或隱藏成本,讓實際年利率飆高到15%以上。我遇過朋友借30萬,月平息0.8%,以為年息才9.6%,結果一算實際支出,竟超過12%,多付的錢夠吃好幾頓大餐。
想省錢?關鍵在比較和調整。先別急著簽約,拿計算機按一遍:總利息 = 本金 × 月平息利率 × 期數。再對比實際年利率公式: × 12 × 100%。這樣就能看出銀行玩的花招。另一個狠招是提前還款,專挑高平息貸款下手。像我有次借了20萬車貸,月平息1.2%,第三個月就湊錢還清一半本金,利息立刻砍半,省了快兩萬。還有,多問幾家銀行,有些標榜低平息,但綁一堆費用,不如選年息透明的方案。
最後提醒,別光看數字,要結合生活規劃。月平息適合短期周轉,但長期房貸或大額借款,等額本息可能更划算。我現在教孩子理財,都從這些實例下手,省下的利息真能累積成第一桶金。試試看,下回貸款前花五分鐘算算,保證你不後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