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著登機箱衝出維也納機場那刻,冷風颳得臉頰發痛,心裡卻熱烘烘的。誰能想到四十八小時後,我會在布達佩斯的急診室裡盯著天花板,盤算著X光片要燒掉多少歐元?那張皺巴巴的旅遊保險單,突然成了救命稻草。歐洲很美,但意外從不預約,一張保單的重量,往往在摔碎腳踝的瞬間才懂。
背包客圈常流傳「歐洲治安神話」——「小心扒手就夠了」。但現實是,我在布拉格查理大橋被摸走錢包時,損失的現金遠不及後來在阿姆斯特丹食物中毒的診療費。朋友在瑞士滑雪扭傷,救援直升機的帳單金額足以買張頭等艙機票飛回來。這些血淚故事在背包客棧、lihkg討論區反覆被提起,核心就一句:省保險費的,最後都加倍吐給醫院。
挑保險不是比誰保費便宜,而是比誰的「地雷」踩得準。申根簽證強制醫療險30萬台幣額度只是地板價,真正燒錢的是「緊急救援」和「醫療轉送」。我見過保單寫「醫療運送上限50萬」,聽起來很多?試試從希臘小島用醫療專機轉送德國,百萬台幣起跳。現在我的標準很粗暴:醫療+救援總額沒破千萬台幣的,直接劃掉。
lihkg熱議的「平價神單」我翻遍條款,發現魔鬼藏在「自負額」裡。某家年銷破萬的網路保單,寫著「歐洲醫療實支實付」,翻到附則小字:「門診自負額3000台幣/次」。在巴黎診所看個腸胃炎,收你200歐元(約7000台幣),保險只賠4000元,等於自費一半。真平價的關鍵是「低自負額」與「疾病定義寬鬆」,尤其要確認「突發疾病」是否包含舊疾復發——中年人歐洲行最怕這個。
我的私房比價法:鎖定「行程天數」與「目的地級距」。同樣保千萬醫療額度,去德國比去克羅埃西亞貴三成,因醫療成本差太多。善用「提早投保折扣」,出發前30天網路投保,保費能壓到2000台幣有找。去年在義大利被偷整袋攝影器材,理賠關鍵竟是當初加保的「隨行物品條款」,每件物品賠償上限寫得清清楚楚,比事後跟警察耗時間實際得多。
深夜法蘭克福機場,遇過台灣旅客抓著腫脹的腳踝問我:「現在買保險來得及嗎?」答案殘忍但真實:意外從不等你準備好。那張用一餐米其林價格換來的保單,不是詛咒,是讓你在聖家堂前專注仰望穹頂,而非擔心摔下來的底氣。歐洲的浪漫,需要現實的盔甲守護。
評論:
在法國藥局買處方藥被收了天價,收據全英文,這種情況保險會賠嗎?需要特別申請什麼文件?
登山行程想加保雪崩意外險,有推薦專門承保高山活動的平價保險公司嗎?
條款裡「恐怖攻擊除外責任」但歐洲恐攻頻傳,萬一真的遇上是不是完全沒保障?
看到有保單寫「旅程縮短賠償」,但實際申請需要官方災難證明,這種理賠是不是根本吃不到?
慢性病藥帶不夠,在當地看診拿藥算突發疾病嗎?診斷書要怎麼開才能符合理賠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