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跨國匯款被扣大筆手續費時,總讓我盯著螢幕發呆。去年在曼谷街頭想買棟度假小屋,才驚覺自己竟沒有專屬外幣帳戶。那時起,我開始研究各大銀行的外幣服務,意外發現渣打的外幣帳戶藏著不少驚喜。
開戶前我跑了三趟分行,發現線上申請反而更省時。登入渣打網路銀行點選「外幣帳戶申請」,系統會自動帶入基本資料,上傳身分證正反面照片後,竟連財力證明都不用附。特別提醒要選「多幣別帳戶」,這就像擁有十幾個隱形錢包,美金、日圓、歐元各占一格卻不用分開管理。記得在申請頁面勾選「外幣約定轉帳」,往後要匯款給海外親友,省去臨櫃填單的麻煩。
約莫兩天後收到簡訊通知,帶著雙證件到分行做最後確認。理專遞來平板簽署電子文件時,順手展示手機APP的即時換匯功能:「像現在日圓匯率0.214這數字在閃,表示是優惠價。」她滑動螢幕示範掛單功能:「設好目標匯率去睡覺,系統自動幫您買進。」
真正驚喜在開戶後第三週。某天登入APP發現美金活存利率從0.8%跳到2.05%,原來是剛好碰上「新戶加碼季」。更別說每月前三筆跨行轉帳免手續費,上次從他行轉五萬港幣進來,省下的400元手續費夠我在茶餐廳吃兩頓菠蘿油。理專私下透露的門道是:在週三下午兩點半換匯,常有意外優惠匯率浮現。
使用半年來最愛的是「匯率到價提醒」。有次設定日圓0.22通知,半夜手機震動立刻跳起來換匯,後來那筆錢在東京買到限量版山崎威士忌。不過要注意,帳管費雖標榜免收,但若連續三個月外幣餘額低於等值三萬台幣,會從台幣帳戶扣300元。我的對策是留些許新加坡幣當底倉,反正星幣匯率向來穩健。
前陣子用渣打帳戶支付澳洲學費,省下的電匯費相當於女兒兩週生活費。當你在不同貨幣間游刃有餘地切換,世界突然變得很小。金融遊戲的規則其實簡單:誰能減少摩擦成本,誰就握有更多選擇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