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陪朋友去渣打辦房貸加按,行員遞來估價報告時,朋友眉頭皺得能夾死蚊子。「怎麼比隔壁棟上個月成交價少了兩成?」銀行估價這黑盒子,沒搞懂前真是心驚驚。這幾年自己摸爬滾打,跟銀行估價交手數回,才窺見點門道。
估價觸發點,不只買賣。想轉按揭撈點現金流,或是拿房子增貸週轉,銀行第一關就是啟動估價程序。渣打這類大型外商行,估價多委外給幾家固定配合的測量師行,像戴德梁行、仲量聯行這些老字號。有趣的是,同一棟樓同戶型,不同時間點委託的測量師行可能不同,報告細節就有微妙差異。
銀行估價員上門,絕不是走馬看花。他們皮尺拉得勤,陽台外推、頂樓加蓋這些「創意空間」瞞不過。我見過測量師連外牆磁磚剝落面積都拍照註記,排水管銹痕也不放過。這些細節統統塞進報告裡,變成估價公式的減分項。最關鍵是比對同區半年內「真實成交」紀錄,不是掛牌虛價。有次我公寓對面成交一戶超低價急售案,硬生生把整棟估價拉下水,銀行專員兩手一攤:「市況如此,我們只能跟。」
估價報告出爐,數字不如預期怎麼辦?硬槓銀行沒用。我學乖了,準備好裝修收據證明衛浴廚具翻新過,印出同棟樓近期高價成交的謄本,甚至拜託房仲幫忙拉一份「銀行看不見」的社區高價成交清單。帶著這些武器再戰,專案經理才有籌碼向後台重提估價申請。曾有次靠著新鋪的進口木地板發票,硬是把估價拉高5%。
估價有效期是暗坎。多數銀行抓三個月,但碰上央行突然升息或區域爆出新政策,估價可能提前失效。有朋友簽約後卡在估價落差,拖過有效期被要求重估,結果市況反轉估更低,差點違約。切記盯緊時效,必要時寧可花幾千塊重估,也別賭市場臉色。
老屋估價是場硬仗。渣打對三十年以上的公寓特別謹慎,結構安全報告是基本款。我幫長輩處理過四十年老宅增貸,銀行額外要求附上公共梯間無違建的建管處證明,來回補文件耗掉半個月。想省事?先花錢把樓梯間堆的雜物清乾淨吧,測量師相機一掃就是扣分證據。
現在學精了,真要操作房產金融槓桿,我會同時啟動兩家銀行估價。渣打流程嚴謹但稍慢,搭配另一家本土銀行同步跑,不僅能交叉比對估價合理性,有時還能用別家的估價報告跟渣打談判。去年底就靠這招,把原本卡關的額度多談出八十萬,夠我把陽台外推工程費補上。
估價單上那串數字,從來不是冷冰冰的公式輸出。它藏著測量師踩過的地板痕跡,反映著同社區投資客的拋售節奏,甚至暗示著央行下季可能出手的方向。摸透銀行估價的眉角,等於握著房產變現的鑰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