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在社區電梯裡遇到陳太太,她拉著我問了半小時白居二申請細節,我才發現原來這麼多人對政策一知半解。去年幫親戚跑完整個流程,光是補件就來回三次,那些官方文件沒寫的魔鬼細節,今天一次攤開來說透。
記得陪表弟去遞交申請那天,承辦員從文件堆裡抬頭說:「你這張薪轉紀錄少蓋公司大小章,下次帶齊再來。」表弟當場愣住,他以為影印存摺封面就夠了。白居二申請像闖關遊戲,光知道資格門檻不夠,藏在條款縫隙裡的陷阱才要命。
先說最關鍵的收入天花板。今年家庭年收入上限158萬聽起來寬鬆?我曾目睹早餐店老闆娘因為現金流沒記帳,國稅局核定的年收比她實際多出二十幾萬。她拿著稅單的手都在抖:「我每天凌晨三點揉麵團,賺的辛苦錢怎麼變這麼多?」後來才知攤位租金和原料成本都能扣抵,但得主動附上租約跟進貨單據。
資產審查更是暗藏玄機。張伯伯把畢生積蓄轉給兒子買婚房,以為名下只剩老舊機車就安全,結果調聯徵發現半年前解約的定存紀錄,三百萬資金流向說不清直接出局。這裡提醒各位:資產計算回溯兩年,連紅白包的人情支出都要留收據證明。
當你跨過資格門檻,真正的考驗才開始。去年抽籤放榜那晚,社區群組炸出十幾條哀號:「為什麼我序號兩千多號還能收到補件通知?」、「驗屋師說鋁窗氣密條有縫隙要不要簽切結書?」。房管局朋友私下透露,光是把照片編號對錯、稅單漏印騎縫章這種小事,就能讓三成申請者卡關。
最痛的是看阿明踩的坑。他歡天喜地簽約買下淡水預售屋,交屋前三個月卻發現建商使用執照還沒下來,白居二貸款撥不進去,每天睜眼就是違約金在累計。現在他下班開Uber拚命湊錢,跟我喝酒時苦笑:「當初要是多問一句使照進度就好了。」
走過這遭的血淚建議:每月5號準時上內政部營建署網站刷公告,別依賴電子報通知;找屋時帶著雷射測距儀,廣告說的28坪可能含公設陽台;驗屋那天請假帶專業師傅去,馬桶水壓測試做三次,這些細節日後能救你百萬裝修費。
最近幫陳太太整理文件時,發現她三年前報稅扶養海外留學的兒子,現在孩子畢業回台工作卻沒撤銷扶養,全家總收入瞬間超標。我們連夜翻出兒子勞保投保紀錄才保住資格。所以說啊,白居二這條路,走得過是安居樂業,走不過就是滿紙心酸淚。
評論:
請問海外留學子女的扶養問題,如果已經撤銷但稅單還沒更新,該帶什麼證明文件?
看完背脊發涼上週剛簽約預售屋,建商說使照年底下來,現在該不該去催進度?
資產回溯兩年太狠了吧!我媽去年過世留的保險金也算嗎?
驗屋那段超實用!補充提醒要帶插座檢測儀,我驗到三個插座沒接地線
去年中籤者路過,強烈建議收到補件通知立刻衝承辦辦公室,電話永遠打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