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悶熱的超市裡,排隊人龍黏膩地貼著冷凍櫃移動。前頭阿嬤掏出一疊皺巴巴的紙券結帳,收銀機「嗶」聲響個不停,最後竟只付了銅板價。後頭年輕情侶瞪大眼竊語:「那些現金券哪來的啊?免錢的嗎?」我握著剛從服務台換到的百佳現金券,嘴角微揚。這不是魔術,是主婦的生存智慧,更是城市裡流動的小確幸。
免費現金券像散落在生活縫隙的金粉,要撿,得知道彎腰的時機與角度。超市門口穿背心的推廣員,遞傳單的手勢常藏玄機——別急著閃躲,留意他們腰間那疊閃著金邊的小卡。上個月在板橋門市,我接過「填問卷送50元券」的單子,隨手勾選冷凍食品喜好度,三天後信箱就躺著限期兩週的現金券。這不是運氣,是知曉遊戲規則:百佳每季市調高峰多在週二下午,人力最閒散的時段,問卷質量和贈品厚度往往成正比。
真正內行的獵券族,眼睛盯的是「報廢品處理區」。那台總擺在熟食櫃旁的透明壓克力箱,貼著「即期品愛心認購」的告示。多數人不知道,投入當日購買的即期麵包或沙拉(通常打三折),箱內會吐出蓋有店章的現金抵用券。我曾在傍晚六點用39元買到原價120元的和風沙拉,換得50元現金券。這套循環經濟學,讓食物不浪費,錢包也豐盈。
APP彈跳通知的深夜時分,才是數位券戰場。百佳電子報訂閱者都收過「會員獨享隱藏券」,但真正值錢的藏在「失效券」裡。上週三凌晨一點,系統誤發面額100元的生鮮券,使用期限僅剩12小時。當早起的婆婆媽媽還在菜市場殺價時,我已用這張幽靈券搶到冷藏櫃最後一盒紐西蘭奇異果。關鍵在設定「庫存警報」:當APP顯示某分店高單價商品(如冷藏牛肉、有機牛奶)庫存過剩,十分鐘內必定推送限時折扣券,疊加現金券使用,價差可達六折。
現金券最蝕本的用法,是隨手拿來買洗髮精或泡麵。真正懂行的,會把券當成「高槓桿理財工具」。上個月用LINE集點的100元券,我專攻奶粉貨架。某進口品牌正舉行「買二送耐熱水杯」活動,疊加現金券後相當於63折,再把贈品轉售給母嬰社團,實際成本近乎歸零。更狠的是節慶前布局:中秋前兩週用券囤積烤肉醬與木炭,節後三天這些商品會貼上黃標折扣,此時再用新獲得的現金券二次掃貨,轉售給小型燒烤店,一券翻出三倍利。
現金券背面那行「部分商品不適用」的螞蟻小字,藏著超市的盈利心機。但漏洞總在細節裡——當促銷黃標貼上貨架時,系統常來不及更新排除清單。某週末見冷藏櫃的日本葡萄貼出「限時兩件88折」,立刻抽出剛到期的50元券測試。收銀機奇蹟般接受折扣疊加,原價396元的葡萄組,實付246元。收銀員困惑地眨眼看螢幕,我則把省下的錢投入斜對面麵包櫃,剛出爐的丹麥酥香得理直氣壯。
握著現金券結帳那刻,指尖觸碰的不只是紙張厚度,更是城市生存的暗語。當旁人抱怨物價時,我們在油墨味與條碼間編織金流。省下的何止是錢?是拿回生活掌控權的從容,是在數字遊戲中看穿規則的狡黠微笑。下次見收銀台前掏出整疊券的人,別羨慕——彎腰撿寶的姿態,誰都能練。
評論:
「即期品換現金券這招太狠!上週照做真的換到,但店員說每店規則不同,建議先問清楚壓克力箱旁的紅背心阿姨」
「奶粉轉賣那段有爭議吧?現金券條款不是寫禁止商業用途嗎?被查到會不會鎖會員帳號?」
「求問電子報失效券怎麼追?每次看到都過期了,有沒有設定通知的訣竅?」
「現金券買高單價肉品真的划算!但要注意保存期限,上次省了兩百元結果吃不完冷凍庫爆炸」
「百佳APP的『庫存警報』在哪開啟?翻遍設定頁只看到推播優惠,跪求截圖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