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進房仲公司那年,我攥著存了十年的存款簿,手心全是汗。仲介遞來的平面圖像天書,窗外飄著細雨,玻璃上的水痕把建案模型切成碎片。那刻才驚覺:買房這條路,沒人教過我們怎麼看門道。
後來跟著資深驗屋師傅跑現場,看他用雷射筆掃過牆角,光點在磁磚接縫處突然消失時,我終於懂了什麼叫「魔鬼藏在毫米間」。睇樓不是走馬看花,得像法醫驗屍般刁鑽。記得有回看預售屋,師傅蹲在陽台敲排水管,空心聲像悶鼓,他搖頭說:「這管子沒做隔音棉,以後樓上沖馬桶你聽得比自家電視還清楚。」
挑時辰看屋是基本功。雨天專程去驗外牆滲水,正午頂樓曬衣場走三趟,黃昏蹲點測西曬。有次週末看中古大樓,刻意選晚餐時段,油煙味混著麻將聲從通風管鑽進來,隔壁夫妻吵架內容聽得一清二楚。真正的生活感,樣品屋裡永遠聞不到。
隨身工具包比名牌包重要。雷射測距儀揭穿建商虛報坪數,硬幣刮地磚驗空鼓,強光手電筒照天花板看批土修補痕。最狠是老師傅傳的秘器——保鮮膜。貼在窗框邊緣關窗抽成真空,五分鐘內膜沒皺起,代表氣密窗根本漏風。
社區巡邏比看屋多花三倍時間。翻垃圾場分類桶看管委會有沒認真,停車場角落找尿漬測野狗出沒頻率,甚至記下電梯保養單最後簽名日期。曾見投資客拋售的豪宅社區,中庭噴泉池底沉著銹蝕硬幣,那是住戶許願池變許怨池的暗號。
合約書要用螢光筆畫生死線。車位產權獨立登記,公設比含不含機電空間,建材表得註明廠牌型號。吃過悶虧的老友在增補條款寫:「若主臥馬桶沖水聲達60分貝,賣方需付精神賠償」,房仲當場笑不出來。
現在帶年輕人睇樓,我總塞給他們兩顆鋼珠。一顆滾地板測傾斜,一顆放馬桶底座看水位晃動。滾動的不只是金屬球,是未來三十年的人生平衡。買房像談戀愛,激情時多看缺點,猶豫時多念優點,最重要的是——別被精修過的樣品照騙走一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