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踏上紐約時代廣場,那股百老匯的魔力就徹底俘虜了我。舞台燈光閃爍,演員的歌聲穿透人群,彷彿整個世界只剩下那齣《歌劇魅影》。那時我花了大把鈔票買票,事後才驚覺自己太衝動。後來,我開始鑽研各種省錢門道,尤其當恆生銀行推出聯名優惠時,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恆生的百老匯專案,可不是隨便打個折那麼簡單。他們和紐約幾大劇院合作,針對亞洲觀眾設計了獨家通道。我去年用恆生信用卡預訂《獅子王》門票,原價一張要150美元,結果靠著專屬折扣碼直接砍到100美元出頭。重點是,這個優惠不只在官網有效,連透過合作平台像Klook或KKday訂票,輸入折扣碼都能觸發額外回饋。我的小秘訣是:避開旺季的週末場次,選週二或週三晚場,票價本身就低,疊加折扣後省更多。
說到獨家折扣碼,恆生這次玩得很隱密。不像一般促銷大張旗鼓,他們藏在會員APP的「娛樂專區」裡,得先登入帳戶才能挖寶。我上個月搶到的碼是「BWAYHS23」,適用於所有百老匯新劇,像熱門的《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輸入後立刻減15%,還送一份劇院小食券。記得要快狠準——這類碼通常限量500組,我親測過兩次,都在開放後半小時內被掃光。如果錯過了,別灰心,恆生每月初會更新一波,訂閱他們的電子報能搶先收通知。
省錢攻略的核心,其實是組合拳。除了折扣碼,我常搭配恆生的現金回饋計畫。比方說,用卡買機票累積哩程,飛紐約時升等商務艙;再來,劇院周邊的餐廳常有聯名優惠,出示信用卡能打九折。有一次,我靠這招省下整趟旅費的三成。更絕的是預購季票:恆生提供「早鳥方案」,買三部劇套票加碼再折10%,算下來每場不到80美元。當然,風險是得提前三個月規劃,但比起現場黃牛價,這投資絕對值。
現在回想,省下的錢讓我多看了一場《芝加哥》,那種滿足感比什麼都珍貴。如果你也迷百老匯,別再當冤大頭——恆生的優惠像把鑰匙,開啟了精打細算的看劇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