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台北打拚那年,走進巷口房仲店,玻璃門上貼滿花花綠綠的租屋廣告。穿西裝的年輕業務笑容可掬,遞來溫水,手指在平板滑幾下就秀出三間「符合我預算」的套房。簽約那天才驚覺,押金兩個月,首月租金,外加半個月房租當仲介費。錢包瞬間被掏空,晚餐只能啃超商飯糰,望著合約書上那筆服務費數字,像吞了顆酸檸檬。
後來才知道,許多菜鳥租客都踩過這坑。房仲業者常把「行情就是這樣」掛嘴邊,彷彿收取高額佣金是天經地義。但翻開《民法》和《消費者保護法》,根本沒有白紙黑字規定佣金比例。所謂「半個月租金」的潛規則,是業者長年壟斷資訊養出的肥羊價碼。更狠的是雙邊收費,房東租客各扒一層皮,他們坐收漁利。
想省下這筆冤枉錢?關鍵在繞開傳統仲介。我開始像偵探般掃描城市角落:社區佈告欄貼著泛黃的「吉屋出租」手寫字條,紙角被雨淋得捲曲;黃昏市場雜貨店玻璃窗上,壓著褪色的租屋紅單;連鎖洗衣店牆面釘著鐵網,夾滿密密麻麻的房源卡。這些佈滿生活皺褶的角落,藏著第一手房東的聯繫方式。
網路世界更是獵場。別只盯著大型租屋平台,那些精美修圖的房源八成是仲介偽裝。深夜滑進地方臉書社團「大安區租屋自救會」,房東自租貼文明顯不同——照片背景常有凌亂的居家拖鞋入鏡,敘述直白寫著「老公寓四樓沒電梯」、「衛浴磁磚有裂痕但不漏水」。LINE社群「師大夜市民宿轉租」裡,急著回國的留學生貼文附上房間實況影片,鏡頭晃過堆滿原文書的書桌,還補句:「冰箱裡泡菜免費送!」
直接對接房東省佣金,但得練就火眼金睛。看屋時假裝不經意問:「之前租客搬走多久啦?」房東若眼神飄忽答非所問,可能藏著漏水或惡鄰居沒說。檢查浴室天花板水痕要像鑑識專家,手指摸牆角感受濕氣,馬桶沖水時蹲下聽水管有無異響。簽約前務必查謄本,確認眼前大叔真是所有權人。有回遇過二房東演戲,掏出的身分證姓氏和門牌號碼對不上,謊言當場拆穿。
佣金議價是門藝術。當仲介堅持收費時,我學會帶著兩年銀行存款紀錄談判:「林先生你看,我信用良好準時交租,省去你催繳麻煩。佣金打個七折,我明天立刻簽約。」邊說邊掏出預先寫好的支票本晃了晃。有次更絕,發現仲介帶看的老公寓是凶宅同棟不同層,直接點破:「這資訊您沒主動告知,佣金再收足說不過去吧?」對方當場降價三成。
省下的佣金別急著花。押金匯款戶名務必是房東本人,匯款單寫明「租屋押金」,留存影本比指紋更可靠。點交房屋那晚,我舉著手機開錄影模式,從大門貓眼拍到後陽台冷氣滴水孔,邊拍邊朗誦:「2023年8月15日晚間7點,臥室窗框第三片玻璃有3公分裂痕」房東在鏡頭外嘀咕:「沒見過你這麼搞剛的。」但兩年後退租,這支影片幫我全額討回押金。
租房是場生存遊戲,高額佣金不過是入門級陷阱。當你學會解讀房東話術裡的虛實,看穿仲介熱情背後的算計,那些省下的錢幣叮噹落進撲滿時,會特別清脆響亮。
評論:
浴室檢查那招太實用!上個月就是沒摸牆角,搬進去才發現黴菌從踢腳板長出來,房東還推說是我們洗澡太潮濕
請問臉書租屋社團怎麼分辨真假房東?昨天私訊五個貼「房東自租」的,有三個最後都說「我是屋主委託的代理人」要收服務費
省佣金卻踩到凶宅同棟這故事讓我背脊發涼,現在馬上下載凶宅查詢APP
錄影點交真的必要!去年退租被扣八千說牆壁污損,明明搬入時就有小孩塗鴉,當時嫌麻煩沒拍照,後悔死了
學生黨跪求議價技巧,房仲聽到我沒薪轉證明直接說佣金不能談,難道學生就活該被宰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