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邨樓道飄著午後的飯菜香,阿媽從鐵閘後探頭喊我:「後生仔,得閒幫手睇下份轉名表格?」牛皮紙袋裡裝著三十年的人情與磚瓦。上個月陪二叔辦完租置屋轉名,先真正明白,這疊文件扛著幾代人的安穩。
房署櫃檯前總見白髮顫巍巍填表,墨跡暈開在親屬關係聲明書上。租置計劃轉名看似幾頁紙功夫,我親眼見過陳伯漏了死亡證副本,來回折騰三個禮拜。那些隱形門檻藏在條款細則裡,比如共同業主要補交地價才能轉名,又或子女海外定居需公證委託書,樁樁件件都能卡住流程。
轉名前要捻清三條線:血緣紅線、法律黑線、金錢銀線。上禮拜幫表姐核對文件,光證明「我媽是我媽」就跑遍生死登記處與公證行。房署要求提交的「現時家庭成員聲明書」最易出錯,新婚搬走的子女、已故配偶的除戶謄本,少一張就全盤重來。
最關鍵是簽名這道死線。我見過夫妻各持一份轉讓契,簽名筆跡差半分就被打回。律師樓阿姐偷偷教路:「最好帶埋舊銀行簽名卡對照,房署真會拿放大鏡核對廿年前買樓簽名。」當你捏著見證律師開出的$5500帳單,便知這筆墨金貴過金箔。
跑完流程那日,二叔捏著新屋契在電梯口蹲了半晌。藍色封面裡躺著他與過世阿嬤的名字,管理處阿姐笑著換過住戶登記。那些手續費與律師費化作銅鑰匙,打開的不只是鐵閘,還有跨世代紮根的安心。
評論:
想問父子轉名需要補地價嗎?阿爸當年用綠表買的單位
第三段提到死亡證,如果兄弟姊妹有人移民失聯點算?
律師見證費用原來可以講價!我上月在觀塘辦只收了$4800
轉名後發現前任業主欠管理費會否影響新業權?
文內沒提轉名期間能否加按套現,最近急需醫藥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