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翻著移民論壇,螢幕光映著牆上那張2019年在倫敦塔橋下的合照。當時和英國客戶開完會,隨口問他:「搬來這要花多少力氣?」他苦笑指了指我手裡那杯5英鎊的咖啡:「比這苦多了。」五年後的今天,當朋友傳訊問我移民英國的門檻,才發現政策早已天翻地覆。
去年幫表弟研究簽證時,被健康附加費(IHS)的漲幅嚇得手抖。2024年10月還是£624/年,移民局官網卻預告2025年1月將暴漲至£1,035。這意味著四口之家申請五年技術簽證,光醫療費就得先砸£20,700,還不含£3,250的簽證費。倫敦朋友在電話那頭嘆氣:「現在連中產專業人士都得抵押祖產才夠門票錢。」
技術工簽這條路,年薪£38,700的新門檻像道高牆。認識的資深護理師琳達去年底趕上舊制,今年同職位的新人卻卡在薪資線下。她所在的NHS醫院正為此流失人才,某些科室轉而招募愛爾蘭籍員工——他們憑藉共同旅遊區(CTA)協議自由移動。這讓我突然理解,為何最近都柏林機場擠滿拉著行李箱的台灣人。
創新簽證看似門縫,但真實操作比想像殘酷。幫創業家老陳整理申請文件時,見證了移民局對「創新性」的刁鑽解讀。他那套AI餐飲管理系統在亞洲有五國專利,審核官卻要求證明「英國現行系統比其落後」。最後靠著加速器導師的人脈,找到米其林主廚拍背書影片才過關。老陳苦笑:「這哪是審文件?根本是考公關能力。」
投資移民雖在2022年關閉,但高資產族群改走全球人才簽證的暗流湧動。藝術策展人Luna靠著策畫台英交流展的履歷,搭配某基金會主席的推薦信闖關成功。她私下透露關鍵:「移民顧問會教你包裝『影響力』,比如故意在展覽手冊印英國文化部logo,即便對方只提供場地。」這種灰色操作,正悄悄形成產業鏈。
最讓我心驚的是配偶簽證的財力證明。朋友阿凱與英籍妻子返英定居,原以為婚姻關係真實就能過關。沒想到移民官要求追溯六個月的薪資流水,還退回他們在台共同帳戶的存款證明:「我們只認英國境內收入或特定海外收入。」夫妻倆被迫分居八個月,直到阿凱拿到英國公司offer才解決。那陣子他每天凌晨四點爬起來面試,鏡頭裡盡是血絲雙眼。
站在泰晤士河畔看碎片大廈閃爍,終於懂客戶當年的苦笑。移民英國從來不是童話,而是道精密計算題。當你填寫申請表上「預計抵英日期」那欄時,最好用鉛筆寫——政策修訂的速度,永遠快過你的存款累積速度。
評論:
健康附加費明年要破千鎊?我老婆剛懷二胎,這樣全家四口醫療費比台北豪宅管理費還兇
技術簽年薪門檻£38,700太狠!我半導體工程師在竹科都拿不到這數,英國公司真會開這價給外國人?
創新簽證的背信風險讓人怕,朋友被加速器騙押金,最後推薦函根本是顧問自己偽造的
配偶簽財力證明能用比特幣嗎?我在幣圈賺的錢都存在冷錢包,傳統銀行流水根本看不出實力
文內提到的愛爾蘭跳板具體怎麼操作?是否先拿愛爾蘭護照就能自由進英國工作?求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