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維港的夜景璀璨依舊,但蝸居在深水埗劏房的我,看著郵箱裡遲遲未到的綠表批准信,只能苦笑。綠置居,對無數像我這樣輪候公屋多年的香港人來說,是沉重的期待,也是渺茫的希望。這幾年陪跑綠置居抽籤,看過鄰居中簽的狂喜,也嚐過自己名落孫山的苦澀,攢下的不只是表格,更是血淚教訓。這條上車路荊棘密布,但摸清門道,確實能幫自己摱車邊上車。
綠置居申請,絕非填張表等運到咁簡單。關鍵在「綠表資格」—— 你必須是現有公屋住戶,或已輪候公屋超過三年並持有有效「綠表資格證明書」的人士。每年開放申請的短短數週,是生死時速。錯過官方公告?機會瞬間溜走。我習慣將房屋署網站「資助房屋」欄設為書籤,更訂閱電郵提示,連街市派發的單張都逐字細讀,深怕遺漏半點風聲。記得前年有位老街坊,因忙於照顧孫兒錯過申請期,在管理處捶胸頓足的樣子,至今想起都心酸。
填表是場精密作戰。個人資料是基本,但「家庭組合」才是靈魂。核心家庭(夫妻加未成年子女)歷來被視為「穩陣牌」,但單身長者或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近年配額增多,機會未必渺茫。重點是:表格上每個成員的身份證明文件號碼、公屋戶籍編號,必須與房屋署記錄百分百脗合。試過幫朋友覆核表格,發現他誤填了舊身份證號碼尾數,即時驚出一身冷汗。副本?寧濫勿缺,水電煤單、租約、家庭成員出世紙,全部影印三份,用透明文件袋分門別類。交表當日,清晨六點到屋邨辦事處排隊的人龍,就是最真實的香港風景。
抽籤結果公佈,心臟跳到喉嚨口。但「中籤」僅是入場券,緊接的「揀樓次序」才是重頭戲。號碼越前,選擇越多。如何提高中籤率?玄學之外,有實戰策略。首先,研究歷期綠置居銷售資料,找出「滯銷單位」較多的屋苑或區域。這類區域通常因位置偏遠或配套未完善而被冷落,但對首置上車而言,卻是「冷灶燒出熱饅頭」的機會。去年有位師奶專攻青衣青富苑高層向山單位,避開眾人爭搶的市區盤,結果一擊即中。其次,家庭組合人數與單位大小要匹配。兩口子硬搶三房?機會必然大打折扣。最實際是「就住自己個荷包同需求」,選個負擔得起又夠住的單位,中籤機會反而更高。
到揀樓環節,更考驗定力與眼光。別被示範單位的華麗裝潢迷惑,帶把拉尺,親身度度實用面積;晴天、雨天各跑一趟現場,感受西斜熱力與滲水風險;翻查大廈公契,睇清管理費、維修基金負擔;甚至黃昏時分在屋苑外觀察,數數亮燈率,推敲鄰里質素。這些工夫,我陪阿妹揀長沙灣麗翠苑時全做足。當時她心儀高層開揚戶,我硬拉她去看同座低層面向後巷的單位,果然發現渠務異味問題,及時避開陷阱。
財務安排是終極考驗。房委會的按揭擔保是綠置居最大優勢,但銀行審批仍看收入與信貸紀錄。申請前期就要「扮靚盤數」:減少信用卡透支、準時清還貸款、避免頻繁轉工影響入息證明。找幾間銀行預先做「預先批核」,心裡有底才不會在簽臨約時手忙腳亂。律師費、印花稅、裝修費、搬屋費… 樣樣是錢,預留多兩成流動資金傍身,先叫穩陣。見過有人中籤後才發現儲蓄見底,借盡按揭仍不夠錢裝修,結果新單位空置半年,每月白交管理費,肉痛到極。
綠置居不是天堂,卻是無數基層向上流動的跳板。抽籤像賭博,但掌握規則、做足功課,至少能將骰子稍微扭向自己。這條路,我仍在排,那份期待與焦慮,我懂。願下次開彩,你我能成為管理處張貼中籞名單上,被街坊羨慕的名字。
評論:
樓主講揀冷門區域真係一針見血!我上年就係專攻啟德啟欣苑向內園單位,避曬海景盤爭奪,結果排一千零幾都執到件兩房!慳咗幾十萬仲要快人一步上樓,而家諗返都覺得自己醒。
想問單身長者申請係咪真係有著數?我媽67歲用綠表抽緊今期油塘盤,見話有特定配額但唔知實際機會有幾大?使唔使幫佢轉我個名做家庭組合?
睇到文件準備個part真係汗顏舊年衰咗就係因為張租約過咗期冇補新,房屋署話資料唔完整直接當我冇申請過,喊都冇用。今年影印機都俾我印到燶燶地!
財務個段好中point!想補充:如果本身有私貸或卡數,最好抽籤前半年開始減債,銀行計壓力測試好嚴,我朋友就係衰咗喺條數「掹掹緊」,搞到要抬錢上會。
真心問:抽咗三年都未中,係咪應該轉戰白居二?但綠置居平咁多又唔捨得樓主點睇?同埋聽講今期黃大仙區單位好搶手,係咪避開好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