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開始接觸美股時,我被那些一天暴漲50%的迷因股沖昏頭,結果第一個月就賠掉半個月薪水。後來在華爾街打滾十幾年的老友把我拉到咖啡館,用沾著咖啡漬的餐巾紙畫出幾條曲線:「小子,烏龜活得比兔子久,在市場裡活著才能等到春天。」這句話讓我徹底轉變思維,從追求暴利轉向穩健策略。
新手最該掌握的是定期定額這把鑰匙。我習慣在每月發薪日撥出固定金額投入大盤指數ETF,像VOO或SPY。去年科技股暴跌30%那陣子,身邊朋友恐慌拋售,我反而笑著加碼。這種機械式操作避開人性弱點,就像在超市打折時囤衛生紙,時間拉長成本自然攤平。有位退休教師用這招存股二十年,去年用股利帶孫子環遊歐洲。
建立防護網比進攻更重要。我的交易軟體永遠掛著兩道保險:限價單和止損單。有次買入迪士尼股票後設置7%自動止損,兩週後碰上財報暴雷股價跳水,系統在跌幅6.8%時幫我逃脫,躲過後續20%的崩跌。這就像開車繫安全帶,平時覺得礙事,出事時能救命。
股息股是新手最好的防空洞。我配置30%資金在像嬌生、可口可樂這種配息超過半世紀的老牌企業。去年市場動盪時,帳面雖有浮虧,但每季穩收的股息就像定存利息,讓人能安心睡覺。有次在股東會遇到位老奶奶,她秀出泛黃的股利支票:「這比兒子給的生活費還可靠。」
現在我書房貼著十年前首次獲利的交易單,那筆用$200本金賺到$37的紀錄,比後來賺十萬還珍貴。市場永遠不缺明星股神話,但真正改變生活的,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低風險技巧。當你學會用時間換空間,就會發現慢慢來比較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