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整理書房時,翻出幾張去年到期的定存單,看著上面不到1%的利率,忍不住搖頭。這才驚覺,錢放在老地方,不知不覺就被通膨啃掉大半。最近在銀行圈朋友間流傳,花旗這波台幣定存攻勢很猛,數字確實讓人心動,但魔鬼藏在細節裡。這幾天仔細研究、甚至親自跑了一趟分行詢問,有些眉角,不吐不快。
花旗這次主打的「階梯式高利定存」,名字取得很誘人。三個月期給到接近3.5%,六個月期再往上跳一點,一年期最高衝破3.8%。坦白說,這數字放在眼下市場,確實是前排班的好學生。尤其對比許多傳統銀行還在2%邊緣掙扎,花旗這拳打得又重又響。路過分行看到海報,那個大大的數字,很難不多看兩眼。
但別急著把錢搬過去。這優惠,有兩道隱形門檻。第一,它像是專為「新朋友」或「老朋友的閒錢」設計的。想參加?得是全新搬進花旗的資金,或者是你原本躺在花旗活存帳戶裡,沒在動用的閒置資金。也就是說,你原本在花旗有筆定存快到期了?抱歉,這筆錢續存可不算「新資金」,吃不到高利。第二道坎,是金額。想拿到那個最甜美的最高利率,口袋得有點深度,通常門檻設在新台幣三百萬以上。小資族想存個五十、一百萬?利率可能就往下掉一階。銀行嘛,永遠是越大戶越吃香。
更關鍵的是那個「階梯式」的設計。乍看三個月、六個月、一年期利率節節高升,但別被誤導了。這不是一筆錢存進去,利率會自動隨時間調高的意思!它是分開的三種定存商品。你選定存三個月,就是鎖死三個月拿那個利率;選一年,就是綁死一年。重點來了:你以為先存三個月高利,到期後再接著存,就能無縫接軌享受後面的高利率?太天真了。三個月到期後,那時的市場利率、花旗還有沒有推優惠,都是未知數。搞不好那時利率又掉回去了。所以,想鎖住長期較高的收益,直接選一年期可能更實在,至少利率先咬住不放。
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痛點:「提前解約」的代價。人生難免有急用,萬一你選了一年期高利,存到一半家裡出事急需用錢,非得解約不可,那利息怎麼算?花旗這類優惠定存,提前解約的懲罰通常不手軟。別被高利率沖昏頭,務必問清楚:「如果中途解約,利息是打幾折計算?」白紙黑字看明白。我有個朋友就是吃了悶虧,臨時解約,最後只拿回比活存還不如的一點點利息,等於白忙一場。
那到底該不該跟進?我的看法是:「看你的錢,近期會不會跳舞。」 如果你手頭有一大筆確定未來半年到一年完全用不到的閒錢,追求比一般定存更好的收益,花旗這方案確實是個好去處,尤其對大額資金來說。但如果你資金流動性需求高,或者這筆錢是你緊急預備金的一部分,那可能得三思。綁死了,要用時抽不出來,或是提前解約蝕掉老本,反而得不償失。另外,也別只盯著花旗一家。有些中小型銀行或數位帳戶,雖然名目利率沒這麼高,但門檻低、資金彈性運用更靈活,加計其他回饋,整體算下來不見得差。貨比三家永遠不吃虧。
真要說的話,高利定存像是理財餐桌上的「甜點」,好吃但不能當主菜。它適合用來安置短期內確定不動用的核心資金,賺點安穩利息。但更重要的,還是整體的資產配置。別因為一個甜點看起來特別誘人,就亂了整套放錢的規劃。跑分行前,先拿出計算機,把金額、存期、可能的解約狀況都按一按,也順手查查其他銀行的牌價。數字會說話,比理專說得還清楚。畢竟,我們辛苦賺的每一塊錢,都值得找到最妥當的位置安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