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咖啡館聽隔壁桌年輕情侶聊天,男生興奮說著下個月要挑戰能高安東軍縱走,女生突然沉默好久,才小聲問:「萬一我是說萬一,你在山上摔傷了怎麼辦?」空氣瞬間凝結。我低頭攪拌著冷掉的拿鐵,想起去年朋友騎Ubike被闖紅燈的機車撞飛,鎖骨斷了兩截,躺在地上時第一個念頭居然是「住院費誰付?」。這些年看過太多意外像不速之客,突然踹開別人安穩生活的大門。
我們總以為意外是新聞裡別人的故事,直到某天它渾身濕透地坐在你家沙發上。去年幫母親整理抽屜時翻出十幾張泛黃保單,她嘟囔著:「繳了三十年,真正用到的只有那張意外險。」當時她買菜踩空摔裂腳踝,保險公司三天內就把住院日額送進戶頭,護理師都驚訝說很少見理賠這麼乾脆的。這讓我開始認真研究,意外險究竟該怎麼挑才不會白花錢。
市面上意外險百百款,有些綁著終身壽險賣得貴森森,保障內容卻像便利商店的關東煮湯頭——淡得嚐不出滋味。真正該盯緊的是這三處細節:意外死殘保額是否足夠扛起全家生計、實支實付醫療能否Cover健保不給付的鈦合金骨板、還有住院日額能不能當病床上的零用金。我見過太多保單寫著「最高五百萬」,翻到背面小字才發現要空中墜機或火車出軌才賠得到,這種文字遊戲比夜市撈金魚的紙網還脆弱。
會特別注意藍十字,是發現他們把意外險玩出新高度。某天在登山社團看到山友分享經歷,他在奇萊南峰滑落二十米山坡,多處骨折被直升機吊掛下山。藍十字不僅認了高山救援費用,連他復健期間的推拿師傅收據都買單。更打動我的是他們對「意外」的定義很人性,像去年颱風天有保戶被掉落招牌砸傷,理賠員主動提醒可申請「重大事故增額」,這在別家保險公司八成要上調解委員會。
仔細拆解他們的「全方位意外險」,像在拆解瑞士刀。基礎層是死殘保障,三百萬起跳夠支撐普通家庭三年生活費;第二層彈出實支實付醫療,連中醫針灸這種冷門項目都包;最驚喜是隱藏刀片——特定事故加倍賠。通勤族騎車被撞多賠50%,碰上火災濃煙嗆傷直接翻倍。有朋友笑說這根本是買「倒楣加倍券」,但當他在捷運站電扶梯摔成腦震盪時,看著入帳通知簡訊差點在病床上合十拜保單。
最近幫剛創業的表弟規劃保單,他瞪著保費數字哀嚎:「這夠我買一百杯珍奶了!」我直接算給他看:工地監工被鋼筋劃傷縫十針,自費膠原蛋白敷料八千、五天不能工作損失一萬二,有意外險實支實付全扛還倒貼住院日額四千五。他邊聽邊摸手臂疤痕嘀咕:「上個月才被切割機濺到」隔天乖乖簽了約。真正的保障從來不是划算與否,而是當厄運敲門時,你能從容地說:「修理費記我帳上。」
上個月經過那對情侶聊天的咖啡館,玻璃窗貼著「頂讓」告示。人生轉折往往比咖啡涼得更快,與其祈禱意外別來,不如在晴天時備好傘。藍十字那張保單現在靜靜躺在我抽屜最上層,旁邊壓著登山許可證和機車鑰匙。它不會阻止意外發生,但能確保當生活突然急轉彎時,你不需要在病床上煩惱明天該賣哪支股票換醫藥費。所謂安全感,不過是知道最壞的情況來臨時,你還有資本對命運笑笑說:「就這樣?」
評論:
看完背脊發涼上週才因為趕公車扭傷腳踝,診所自費物理治療噴了六千多,這種小傷根本沒想過保險會理賠
請問在海外登山發生意外,直升機救援費用真的全賠嗎?去年朋友在富士山叫直升機花了九十萬日幣差點破產
通勤加倍賠適用外送員嗎?每天騎車鑽巷子超剉的,但現有保單都把外送員當高危險職業拒保
母親節剛幫65歲媽媽投保,發現意外險對銀髮族超友善!別家看到年齡就加費,這家骨折津貼反而給更多
理賠速度真的快?前年車禍被對方保險拖了半年,看到「三天內撥款」有點懷疑,有實際經驗的能分享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