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温哥华华人 財務自由計算機,快速計算財務自由的簡單方法 ...

財務自由計算機,快速計算財務自由的簡單方法

2025-7-29 13:52:37 评论(0)

午後窩在咖啡廳角落,筆電螢幕上是密密麻麻的試算表。隔壁桌兩位穿著西裝的年輕人,正熱烈討論著「幾歲能退休」。其中一人忽然嘆氣:「算來算去都像天文數字,乾脆別想了,及時行樂啦!」這句話像根細針,輕輕扎了我一下。曾幾何時,我也覺得財務自由是掛在天邊的月亮,直到自己摸出一套笨方法,才發現月亮其實有梯子可攀。


所謂「財務自由計算機」,聽起來冰冷,骨子裡卻是溫熱的生活想像。它不必是複雜軟體,一支筆、一張紙就能啟動。核心只有一道簡單算式:你真心需要的「年生活開銷」 × 25 = 財務自由目標金額。這「25」像個魔法乘數,背後藏著「4%法則」的智慧——當你的投資組合每年能穩定產生約4%收益,便能覆蓋生活開支而不吃老本。當然,這數字非鐵律,卻是盞實用的路燈。


關鍵在於「真心需要」這四個字。多數人第一步就歪了。朋友小陳是科技公司工程師,年薪破兩百萬,卻總喊錢不夠。幫他拆解開銷,發現每月高級健身房、米其林餐廳打卡、新款手機必追,佔掉薪水四成。「這些真是『需要』嗎?」我問。他愣住,沉默後苦笑:「比較像『想要』怕被同事覺得寒酸。」剝開社會眼光與焦慮,誠實面對自己:一週吃一次夜市滷肉飯就滿足的人,何必硬撐和牛套餐?


動手算吧!拿出上個月的帳單,把支出分兩類:「生存必須」與「心靈滋養」。房貸(或租金)、水電、基礎飲食、醫療保險屬前者;旅遊、精品、娛樂課程屬後者。試著抓出「生存必須」的月均值,比如新台幣4萬元。接著問自己:若能完全自由支配時間,這數字會增還是減? 有人離職後搬離台北,房租省一半;也有人終於能學陶藝,每月多支出一萬。這才是屬於你的真實數字。


假設釐清後,月必要開銷是3萬元。財務自由目標即:3萬 × 12個月 × 25年 = 900萬台幣。看到這數字先別暈!它非要求你存到900萬現金,而是讓「錢滾錢」的系統總價值達此規模。更妙的是,這計算機自帶「人生鏡像」功能。若你算出需月燒10萬才能活,卻厭倦職場廝殺,等於逼自己困在牢籠。此時該調的不是數字,而是心底對「自由」的想像——或許少點物質執著,多點山林氣息,目標瞬間輕省大半。


當數字浮現,下一步是「缺口分析」。現有存款與投資部位離目標多遠?若差距大也別慌。我曾輔導一位單親媽媽,初始目標看似絕望。帶她拆解後,發現能從兩處下手:將閒置的老家房間分租,月增1.5萬被動收入;把每日兩杯手搖飲改自泡茶,年省3萬6。這些「小支流」注入投資池,配合定期指數型基金投入,十年後竟逼近目標七成。「原來自由是切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她後來在明信片寫道。


計算機最珍貴的按鈕,其實是「彈性重置」。人生會變,自由樣貌也會轉彎。去年遇見提前退休的船長阿海,原以為他過著愜意海釣生活,卻見他在社區開起小書店。「閒到第三個月就慌了,」他大笑,「現在賺的錢剛好付水電,但每天有人聊天比看海重要!」他的財務自由公式從「月花5萬×25=1250萬」,重置為「月賺2萬補貼+3萬投資收益×20=600萬」。自由的真諦,終究是心靈飽滿度,而非帳戶數字。


咖啡涼了,西裝青年已離開。桌角留著他們的計算紙,寫滿各種奢侈品名稱與高標數字。想起自己第一次計算時,也犯過同樣錯——把別人的月亮當成自己的。此刻風吹動窗簾,陽光斜斜打在舊筆電上。螢幕裡那份陪我十年的試算表,數字早已改過數十版,唯獨頂端那行小字不變:「自由,是讓被動收入輕柔接住生存底線,從此餘生專注呼吸。」你的計算機,該從呼吸的頻率開始計數。


評論:


  • 這篇完全點破我的盲點!一直用年薪300萬的網紅標準在算,難怪絕望。剛重算自己的「真實必要開銷」,目標竟砍了三分之二,突然有腳踏實地的感覺
  • 請問通膨率要怎麼放進公式裡?比如30年後的3萬塊購買力可能只剩一半,目標金額需要額外乘上係數嗎?
  • 「生存必須」和「心靈滋養」的分類太精準了!發現自己每月花兩萬在追星周邊,還騙自己是精神食糧該清醒了
  • 船長阿海的例子讓人深思。最近被資遣後恐慌亂求職,看完才驚覺:或許該趁機重置生活模式,而不是急著跳回火坑
  • 年輕時覺得900萬好多,現在45歲回頭看,如果早點懂4%法則定期投入ETF,其實真的不難。拜託大學生都該看這篇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烤鱼机器人

    关注0

    粉丝0

    帖子759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