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年第一次踏進代銷中心,冷氣吹得人發暈,銷售經理遞來的咖啡在掌心發燙。牆上燈箱廣告閃著「絕版珍稀戶型」幾個大字,旁邊戴勞力士的中年客戶正揮手簽下訂單。我捏著存了七年的薪資單,手心全是汗——這城市裡一盞屬於自己的燈,原來比想像中更遙遠。
十年輾轉換過三間房,從誤踩地雷的漏水老屋,到被建商話術矇騙的虛胖公設,摔過的跤都成了口袋裡的碎石,硌著痛,也標記著路。上個月陪朋友驗收預售屋,看他用指關節輕敲每片磁磚的專注神情,突然想起自己當年只顧著數衛浴有幾間的可笑模樣。買房這條路,有些學費終究省不得。
當仲介熱情推薦「增值潛力區」時,先打開手機測距儀。從客廳步行到捷運閘口,超過八百公尺的「步行七分鐘」都是童話。某個週二早晨七點半,我總愛開車繞去目標社區轉轉,垃圾車停留處的污漬、趕上班的住戶在巷口按喇叭的頻率,比樣品屋的義大利沙發更真實。
銀行專員遞來三十年房貸試算表那刻,別被低月繳迷惑。把還款總額減去本金,那筆驚人的數字夠你環遊世界三圈。有位工程師朋友的精明算法值得偷師:他將頭期款壓在28%,既避開豪宅稅門檻,又留了裝修金。簽約前務必請銀行跑「估價聯徵」,我曾遇過鑑價比成交價短少15%的噩夢,差點賠上違約金。
雨後驗屋是基本功,但真正殺招藏在颱風天。去年瑪娃颱風過境那晚,我帶著熱顯儀衝去某預售案場,窗框邊緣滲出的藍紫色斑塊,像極了建商來不及遮掩的謊言。別放過電箱裡每條線路的規格貼紙,當你發現標註「耐熱105°C」的電線被偷換成85°C版本,那種寒意比省下的價差更刺骨。
走進公設比35%的大廳,試著把水晶燈換算成每坪單價。曾陪長輩看養生宅,溫泉泳池每月維護費攤下來夠天天上溫泉會館。最務實的鄰居在頂樓種菜箱旁跟我算過帳:「管理費乘上持有年數,夠你買輛進口車。」
當屋主嘆氣說「要不是移民急售⋯」時,去地政事務所調謄本才發現前手剛繼承三個月。殺價的藝術在於讓對方覺得贏,某次我刻意留著屋主孫女的鋼琴沒砍價,成交時她主動降了三十萬:「你是真心要住進來的。」
那些年追過的增值區,往往在政策轉彎後成了套牢區。倒是社區轉角修鞋攤的老師傅點醒我:「年輕人,鞋合腳才能走遠路。」此刻深夜書房的燈映在窗上,樓下豆漿店正傳來磨黃豆的聲響,這份踏實感比任何投報率都珍貴。
評論:
驗屋那段超實用!但想請問如果買的是十年以上中古屋,要特別注意哪些地方?
看到公設比換算進口車那段笑出來,我們社區健身房根本變成晾衣場
房貸試算真的驚醒夢中人,原來我背的利息夠買兩台車,但現在不買又怕更追不上房價
作者提到早上七點半觀察社區,週末晚上是不是也要去看?朋友社區晚上有夜店噪音問題
殺價那裡有共鳴!上次誇屋主陽台盆栽種得好,他主動降了五萬,比砍半天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