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我剛搬到香港時,朋友拉我去看一場銀行拍賣會。那棟銅鑼灣的舊樓單位,外表破舊,牆壁還滲水,但開價低到讓人不敢相信——不到市價一半。我猶豫了,結果被另一個買家搶走,後來他翻新轉手賺了三百萬。那一刻,我學到教訓:銀主盤不是撿便宜那麼簡單,背後藏著風險與機會的角力。
香港樓價高企,年輕人上車難如登天。銀主盤,就是銀行收回的抵押物業,當業主還不起貸款時,銀行急著脫手變現,價格自然壓得低。這幾年經濟波動,銀主盤數量悄悄上升,2023年全港就有超過五百宗拍賣案例,比前年增三成。但別以為低價等於免費午餐,我見過新手衝動下標,買到凶宅或結構問題屋,修繕費比省下的錢還多。
想撈到寶,得從源頭下手。拍賣行像仲量聯行或高力國際,定期公開清單,銀行官網也貼出待售物業。我習慣每週掃一次這些平台,尤其留意九龍城或新界西的舊區,那裡機會多。但光看廣告不夠,得實地考察。上個月我去元朗看一棟村屋,表面完好,結果發現白蟻侵蝕,立刻放棄。記住,帶個驗樓師同行,花幾千塊省百萬損失。
競標是場心理戰。拍賣會上,氣氛熱絡時容易頭腦發熱。我設定嚴格預算上限——絕不超過估價七成,出價時舉牌冷靜,像下棋一樣觀察對手。有次在灣仔拍賣,我故意最後五秒才出價,嚇退三個競爭者,用六百萬買下市值千萬的寫字樓。事後請律師查清產權,確保沒隱藏債務,這步千萬別省。
入手後才是真考驗。多數銀主盤空置已久,得砸錢裝修。我偏好找小型工程隊,分階段施工,避免現金流斷裂。轉租或轉售時,瞄準時機:經濟復甦期賣,租金回報率穩。但別貪心,我朋友囤著等暴漲,結果遇上市場冷卻,卡了兩年。銀主盤是刀口舔蜜,沒經驗別碰。
歸根結底,這條路適合膽大心細的人。市場永遠有機會,但陷阱更多。先從低價小單位練手,累積實戰經驗。記住,省下的錢不是利潤,是風險的補償。準備好了嗎?下場拍賣會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