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存摺時才驚覺,同樣的存款金額,放在不同銀行竟能差到半年份咖啡錢。這幾年數位銀行崛起,傳統銀行也急起直追,各類高利存款方案簡直像雨後春筍。但陷阱藏在細節裡,上個月朋友興奮存了百萬進某銀行,後來才發現要達成指定消費門檻才能拿足利息,氣得直跳腳。
活存利率戰打得火熱,數位帳戶確實亮眼。像王道銀行新戶活儲3.25%無上限,LINE Bank用特定支付還能疊加回饋到4%。但別被數字沖昏頭,仔細看條款:多數高利只限新資金或首年優惠,超過50萬額度就降回0.8%的比比皆是。我習慣用Excel試算表比較,把存款金額、優惠期限全打進去,才發現永豐大戶DAWHO的階梯式利率反而適合百萬以上資金,第二年起1.3%照樣贏過多數定存。
定存族更該精打細算。老一輩愛存郵局,但現在民營銀行搶錢更兇。上海商銀13個月期定存給到1.85%,還附送四次中途解約不扣息機會。更妙的是外幣定存套路,兆豐銀的美元優存衝上5%,但匯差風險得自己扛。去年我試水溫換五千美元,賺了利息卻賠在匯率,算下來還不如台幣定存安穩。
特殊高利專案像藏寶圖,要花時間挖掘。第一銀iLEO搭配證券戶活儲2.1%無上限,合庫數位帳戶綁信用卡自動扣繳多給0.3%。最狠的是新光OU數位帳戶,開戶三個月內20萬內給3.1%,每月再轉帳五次就能續享。這些眉角銀行櫃員不會主動說,得自己翻官網角落的活動頁面。
挑選時別光盯利率數字。曾遇過某銀行標榜3%高利,細看竟要每月刷滿十萬元信用卡。現在我必查三項:資金門檻是否需新存入、維持條件是否綁消費、以及存款保障標章。更重要是流動性,去年臨時要付裝修頭期款,解約定存被扣三個月利息,痛到現在記得把資金分三份滾動續存。
市場利率像海潮漲退,聯準會放風向要降息時,就該把短期資金轉長天期定存鎖利。去年初搶到王道銀兩年期1.9%方案,現在看來簡直神操作。建議每季檢視一次帳戶,抽屜裡那本多年未動的存摺,說不定正用0.1%的蚊子腿利率嘲笑你。
評論:
請問美元定存利率這麼誘人,現在進場該分批換匯還是一次all in?最近匯率波動好大
分享我的組合:活存放LINE Bank拿支付回饋,百萬以上轉永豐大戶階梯計息,定存挑上海商銀彈性解約,三個帳戶搞定
被新光OU轉帳五次規則坑過!有次少轉一筆當月利率直接歸零,這種隱形陷阱真該標示更大字
老人家堅持郵局最安全,怎麼說服他們轉數位銀行?光教手機驗證就搞了兩小時
好奇版主怎麼追蹤利率變化?我設銀行優惠通知常漏信,官網改版後更難找專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