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陪朋友跑銀行辦房貸,看著他從滿懷期待到眉頭深鎖,才驚覺原來「銀行肯借多少」這回事,水比想像中深。房仲嘴裡那句「貸款八成沒問題」,聽聽就好。真正坐在銀行信貸部門那張皮椅上,櫃員手指在鍵盤上敲出的數字,往往讓人心涼半截。這幾年觀察下來,銀行核貸成數的眉角,根本不是廣告單上那些漂亮口號能概括的,關鍵藏在細節裡,而魔鬼,總愛跟細節打交道。
先說個殘酷現實:銀行不是慈善機構。它盯著你的還款能力,比丈母娘挑女婿還嚴苛。所謂「收入穩定」四個字,在銀行眼裡有千百種解讀。領固定月薪的上班族,別以為拿出薪轉紀錄就穩了。銀行會拿放大鏡檢視你的「淨收入」——扣掉勞健保、稅金後,真正落入口袋的數字。更狠的是,他們會套用一個神秘公式:「月收入必須是月還款金額的兩倍以上」。這條隱形界線,直接決定了你能扛多少貸款。我見過年薪破百的工程師,因為背了學貸和車貸,核貸成數硬是被砍掉半成。銀行看的不是帳面風光,是你口袋裡還剩多少銅板能掏出來。
再來是房子本身。別以為買在蛋黃區就萬事大吉。銀行估價師那雙眼,毒得很。你花兩千萬買的預售屋,在他眼裡可能只值一千八百萬。為什麼?因為估價師看的是「保守重置價值」,扣除折舊、區域行情波動、甚至連隔壁巷口那家超商關門都可能列入考量。更別提屋齡超過三十年的老宅,銀行下手更狠。朋友在台北大安區巷弄裡繼承一間四十年公寓,地段頂尖吧?結果銀行只願給六成五貸款,理由是「結構安全疑慮」。銀行要的是變現容易、風險低的擔保品,不是你的夢想家園。
個人信用這關更是生死線。很多人不知道,聯徵中心那筆紀錄,比你國中操行成績單還重要。遲繳信用卡費?紀錄留三年。短期內向多家銀行詢價?聯徵查詢次數爆增,銀行直接把你貼上「資金吃緊」標籤。最冤的是,有人只是幫親戚當房貸保人,自己買房時額度立刻被打折。銀行風控系統像隻警覺過度的看門狗,嗅到一絲風險就狂吠。想拿高成數,信用報告最好乾淨得像剛漂白過。
其實要破解這些關卡,有幾招實戰心法:收入證明別傻傻只給薪轉簿。把年終獎金、投資股息、甚至接案收入全攤出來,用白紙黑字證明你的「總還款能力」。擔保品價值則要主動出擊,提供同社區近期成交紀錄、裝修成本明細,幫估價師「補充視角」。至於信用部分,至少提前半年養聯徵,停掉沒用的信用卡,清掉小額信貸。銀行喜歡「單純」的借款人,複雜的財務履歷只會讓他們想逃。
最後提醒:別被「最高可貸XX成」的廣告詞迷惑。那數字是給「銀行夢幻客戶」用的——年紀輕、收入高、無負債、買全新電梯大樓。普通人想逼近天花板,得老老實實蹲馬步練功。與其相信房仲的樂觀預估,不如跑三家銀行拿真實估價單。記住,銀行肯借的錢,從來不是你買得起的房價,而是他們睡得著覺的風險數字。
評論:
看完背脊發涼所以連當保人都會影響自己貸款成數?那幫父母當農地貸款保人豈不是自毀前程?
請問自營商怎麼證明收入?我開工作室五年但收入波動大,銀行員直接把我歸類為高風險戶
實用但好絕望啊!信用報告三年前有兩次忘記繳卡費,這樣真的沒救了嗎?
文中提到年終獎金可當財力證明,但我們公司都用現金發不進帳戶,拿簽收單銀行會認嗎?
最近看中汐止三十年老公寓,仲介保證可貸七成,但看完這篇馬上去調聯徵果然被打了六五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