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嘅中環,銀行櫃位前總排著長龍。我望著手機裡彈出嘅按揭通知,手指不自覺噠噠噠比較緊匯豐同渣打嘅息差——就係呢0.5%,分分鐘十年下來夠俾多架車嘅首期。香港人嘅血汗錢,好多時就係咁喺利率嘅指縫間流走。
成日聽人講「最優惠利率」,但究竟邊間真係最著數?上個月幫阿妹轉按揭,先發現所謂「P減」背後藏住暗湧。大行門口掛住大大隻P=5.875%,入到去先話你知貸款利率係P-2.25%;反而啲細行寫P=6.125%但減幅去到2.75%,計落仲平啲。銀行嘅數字遊戲,唔拎住計數機逐間篤真係會中伏。
睇緊呢篇文嘅你,可能正煩惱緊加按買樓、轉按慳息,或者純粹想將血汗錢擺去高息戶口食多兩嚿飯餸。等我拆解埋啲利率迷陣,順手附上今日跑勻十八區嘅即時格價:
* 數據更新至2024年7月15日,H按以1個月HIBOR約3.8%計算
睇表就知,唔係P-rate低就等於著數。好似渣打P-rate低過東亞,但實際按息反而貴0.2%。關鍵喺個「減」字後面嘅數字有幾闊,同埋H按嘅加幅有幾狠。而家HIBOR企得硬,H按隨時貴過P按,簽約前記得叫經理計晒兩條數俾你睇。
講開慳錢,唔少人忽略咗存款利率戰。大行活期得嗰0.001%同冇息冇分別,但虛擬銀行嘅高息活期有成4.5%,仲要冇最低存款限制。上個月我將裝修備用金轉去ZA Bank,放三十萬每個月自動收成千一蚊利息,夠請老婆食兩餐壽司郎。定期就更癲,信銀國際三個月有4.8%,放五十萬到期收多六千,仲送超市券。
不過高息存款通常有陷阱,常見三招伏位:第一係「階梯式利率」,頭二十萬先有4%,超過部分得0.5%;第二係「指定消費要求」,要碌夠信用卡先享高息;第三最陰濕係「新資金限制」,舊錢轉過去當唔到數。我嘅應對法係將資金拆幾舊,分開放三間虛銀食盡迎新優惠。
仲有條慳錢秘技係玩「Mortgage Link」。早年買樓時綁咗中銀嘅按揭存款掛鈎戶口,存款額等同貸款餘額嘅50%,仲跟按揭利率計息。而家每月出糧直接入去,變相用4.125%收自己息,好過放去其他戶口。雖然有限額,但每年慳到萬幾蚊利息,夠交兩期差餉。
最後提提大家,利率呢家嘢日日變。尋日同星展個經理吹水,佢透露下季可能會加P-rate半厘。想鎖定低息就要快手,尤其係做緊H按嘅朋友,轉P按封頂位前記得計清楚條數。慳得一蚊得一蚊,呢個時勢,錢放喺自己袋最穩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