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仲介公司玻璃門那刻,冷氣混著新印傳單的油墨味撲面而來。表弟阿翔攥著一疊房屋廣告,眼神像迷路的小狗。他支吾半天才擠出一句:「哥,首購優惠那麼多種,我連自己符合哪條都搞不清⋯⋯」牆上液晶螢幕正輪播著「青年安心成家專案」的跑馬燈,紅豔豔的字刺得人眼痠。這畫面太熟悉了,五年前我蹲在捷運站柱子旁啃便當查房貸試算表時,螢幕裡閃的也是這排字。
所謂「首置盤」從來不是慈善贈禮,更像是場精密設計的闖關遊戲。那些掛在代銷中心門口的「免頭期」、「低利率」布條,底下總藏著螢光筆劃過般細小的但書條款。真正關鍵的「青年首次購屋優惠貸款」,利率確實比地板還低,可銀行端評估還款能力時,常把加班費當幻影,獎金視作浮雲。我陪阿翔跑過三家銀行,信貸專員敲計算機的指尖力道,比他當年在籃球隊抄截還狠。
看房時別被樣品屋的香氛蠱惑。記得有回代銷小姐笑盈盈推開浴室門,乾溼分離的玻璃隔間透亮得像不存在。等真正交屋我才發現,那面玻璃得側身30度才擠得進去。現在陪阿翔巡建案,我總帶著雷射測距儀,當紅色光點在牆面游移時,樣品屋裡放大的魔術便無所遁形。更別提那些隱藏在「景觀第一排」背後的變電箱,或是「捷運步行十分鐘」得用奧運競走速度計時。
優惠地圖得自己手繪才踏實。政府端的「自購住宅貸款利息補貼」像隱藏版任務,每年開放申請那兩週堪比春節搶票。去年我同事阿偉在區公所抽號碼牌排到腿軟,最後因五年前有筆助學貸款遲繳紀錄被打回票。至於建商端聲稱的「購屋送裝修」,合約附件裡那行「限指定建材與5坪以下空間」的字體,小得要用放大鏡對焦。
談判桌上最腥風血雨的從來不是總價,而是那筆「斡旋金」。某次我幫朋友殺價,仲介將裝著十萬元現金的紅包推回來三次,每次推回都嘆氣:「屋主說這樣賣要對不起祖宗啦。」直到我們作勢要走,他才突然想起屋主女兒要出國「勉強再砍二十萬」。後來在隔壁咖啡店,我看見同個仲介正把紅包塞回給另一組客人,劇本台詞都沒變。
過戶前最後一里路佈滿碎玻璃。代書遞來厚得像磚頭的權狀文件時,我要求調閱完整謄本。果然在車位產權那欄發現端倪——建商把大公設面積偷灌進車位坪數。爭執三小時後經理才鬆口:「不然送您五年管理費當補償?」那語氣彷彿施捨,而非歸還。
夜裡阿翔傳來房貸試算表截圖,每月還款數字旁註解:「得戒掉手搖飲了」。我撥電話笑他:「你戒五十杯珍奶也抵不過利率多跳半碼。」電話那頭沉默半晌,他突然問:「哥,當年你買完房吃泡麵撐多久?」窗外霓虹燈在玻璃上暈出光斑,我盯著對棟大樓某扇亮著的窗:「吃到發現陽台漏水那天——幸好有提撥履約保證金。」
置業這條路沒有輕鬆通關密技,唯有把每條優惠條文當聖經啃,將樣品屋的華美當推理小說看。當你在契約書簽下名字那刻,買的不只是水泥磚瓦,更是與未來數十年自己的殘酷約定。願各位都能在層層迷障中,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扇窗。
評論:
看完背脊發涼我們帶看變電箱建案真的都挑陰天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