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幾位老友傾開香港樓市,話題自然扯到按揭利率上。大家飲住咖啡,都話呢排供樓壓力明顯大咗。我自己睇住份月結單,個心都沉一沉——利率真係升得幾急下。記得三年前鎖咗個固定利率,而家到期轉浮動,每個月多咗成幾千蚊支出,唔係講笑。香港按揭市場一向敏感,尤其係港元同美元掛鈎,美國聯儲局一郁手,我哋呢邊就即刻有反應。最近幾個月,HIBOR(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持續向上爬,主要銀行跟住調高最優惠利率,搞到新做按揭嘅實際息率普遍企喺4厘以上,仲有得升。呢個勢頭唔係偶然,背後牽扯全球通脹壓力、地緣政治緊張,同埋本地經濟復甦步伐慢熱等因素。如果你手頭有按揭或者計劃買樓,真係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唔好等利率殺到埋身先嚟頭痕。
講到最新走勢,我特登搵咗啲數據同銀行朋友傾過。今年頭半年,HIBOR已經累積升咗超過1厘,主要係受美國加息周期影響。聯儲局仲放風話年尾前可能再加多一兩次息,香港銀行體系流動性又偏緊,HIBOR好大機會繼續向上探。舊年仲有啲銀行推緊3厘頭嘅按揭plan,而家?最低都4厘起步啦。仲有,金管局收緊按揭成數嘅政策冇鬆綁,變相加重咗首期負擔。我諗起上個月幫個客做財務評估,佢原本預算買500萬樓,首期兩成,但而家利率升咗,每月供款多咗成15%,逼住要縮細單位規模。呢啲唔係個別例子,而係大趨勢。如果你係業主,尤其係用緊浮動利率嘅,真係要預咗未來半年供款額會再跳升。不過,世事冇絕對,萬一全球經濟突然轉差,息口或者會企定定,甚至掉頭落返少少,但機會唔大——通脹隻怪獸仲喺度發緊威。
面對呢種環境,點樣應對至醒?我分享下自己嘅經驗同觀察。首先,唔好淨係睇表面利率,要計清楚總成本。例如,而家好多銀行仲有固定利率plan,鎖定期兩到三年,息率大概4.5厘左右,雖然高過浮動嘅起步價,但勝在穩定。我舊年就幫個親戚轉咗固定,慳返唔少波動風險。其次,如果本身按揭仲有幾年先到期,不妨考慮再融資。市場上有啲中小銀行爭客,會offer現金回贈或者低少少嘅利率,計落可能抵過硬食大行加價。記住,再融資手續費同罰息要計埋入去,唔係盞搞到蝕本。另外,預算管理係關鍵。我習慣每月儲起一筆「利率緩衝金」,當息口升時就用嚟補貼供款,避免影響日常生活。仲有,買樓前真係要做壓力測試,假設利率升到6厘,睇下自己頂唔頂得順。我見過太多人衝動入市,結果利率一升就斷供,好慘情。總之,唔好俾市場氣氛牽住鼻走,冷靜分析自己嘅財務底子至實際。
講到尾,香港按揭利率嘅波動唔係新鮮事,但今次升浪有啲唔同。全球經濟格局變緊,中國大陸嘅政策同香港樓市需求互動,都影響緊息口方向。我估短期內利率企硬高位嘅機會大,長期就要睇美國通脹係咪真係落返嚟。作為小市民,與其齋擔心,不如行動起嚟。定期review自己嘅按揭合約,同銀行經理保持聯絡,睇下有冇著數可執。記住,利率遊戲冇必贏策略,只有風險管理。保持彈性,先至係長遠之道。希望呢啲分享幫到大家,唔使好似我初初咁,俾利率玩到一頭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