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報稅季,街頭巷尾總能聽到幾聲無奈的嘆息。看著辛苦錢流進國庫,心裡多少有點不捨。但你知道嗎?每年其實有許多該回到口袋的錢,就因為我們不知道、沒注意,或者覺得麻煩,就白白留在稅捐機關了。我過去也是這樣,直到有次聽會計師朋友聊起,才驚覺自己錯過好幾年的退稅機會。
所謂「退稅」,不是指你多繳稅所以退錢這麼簡單。政府為了鼓勵特定行為或照顧特定族群,設計了五花八門的「稅額扣抵」與「退稅優惠」。像是使用載具索取雲端發票,每期都有專屬獎金,中獎率還比紙本高;投資節能家電、電動車,也能從綜所稅裡扣抵一筆;甚至連買書、看展演、做公益捐款,這些支出都可能成為你節稅的幫手。關鍵在於,你懂不懂得「認領」這些隱藏版回饋。
講個真實故事。鄰居張太太去年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只知道省電費,完全沒留意到「購買節能設備」這項退稅優惠。直到今年五月,社區管委會貼出公告提醒,她才匆匆翻出發票和證明文件補申請。前後只花半小時線上操作,就成功拿回八千多塊稅金。她笑著說:「這簡直像撿到年終獎金!」你看,資訊落差真的會造成荷包落差。
我自己則是在海外購物退稅上吃過虧。以前總覺得機場排隊退稅麻煩,尤其買精品金額高,退稅手續費扣一扣所剩無幾。後來發現,現在很多國家支援「市區預先退稅」或「退稅到信用卡」,甚至像日本、韓國部分店家,結帳時直接扣除消費稅。重點是:保留完整購物單據、填對退稅單(尤其護照號碼不能錯)、預留足夠時間辦理。這些細節,只要多做一次就上手。
最容易被忽略的「退稅金礦」,藏在日常醫療支出裡。舉凡牙齒矯正、自費醫材、重大傷病看護費,甚至往返醫院的交通費,只要單據齊全都能申報列舉扣除。我曾協助長輩整理一整年的就醫收據,光是長照特別扣除額加上醫療費用,就比標準扣除額多省下近兩萬稅金。這筆錢對家庭來說,絕對不是小數目。
申請退稅其實沒想像中複雜。現在各國稅局網站都做得相當友善,台灣的「財政部稅務入口網」就有詳細教學影片,按步驟操作十分鐘就能完成。我習慣每年十月設手機提醒,把全年各類單據(醫療、捐贈、保險、教育費)掃描存雲端,隔年報稅時直接拉出來用。養成這個小習慣後,連續三年都成功退稅,最高一次退超過一萬五。
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退稅優惠通常伴隨嚴格規定:發票需載明買受人統編、海外退稅單需海關蓋章、列舉扣除額要有合法收據。曾經有朋友貪圖方便,拿網路代購的「免稅品」當退稅憑證,結果被海關攔查補稅加罰款,得不償失。誠實申報,按規矩來,才是穩穩拿回錢的正道。
看著入帳通知的當下,那種感覺很奇妙。不是中獎的狂喜,更像是找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東西。這筆意外之財,我通常會撥三成當作「退稅獎勵金」犒賞自己,剩下七成就轉進投資帳戶。畢竟,能從稅金裡省下的每一塊錢,都是最沒有負擔的「被動收入」。
評論:
請問長照特別扣除額需要醫生證明嗎?阿公的居家照護收據都留著,但去年申報被剔除說文件不齊
超實用!剛試算雲端發票載具歸戶,發現去年居然有6張中獎發票沒領到,差點損失兩千多塊
海外退稅那段深有同感!上次在法國老佛爺百貨用自助退稅機,五分鐘搞定直接退支付寶,比櫃檯快太多
想問網路課程學費可以抵稅嗎?去年買不少程式設計線上課,收據都有存電子檔
看完立刻翻出健保卡查就醫紀錄,原來牙齒植牙和角膜塑型片都能報,感覺錯過了一個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