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市買餸時聽到陳師奶同人爭論:「綠置居梗係專俾後生仔啦!我哋呢啲公屋戶邊有份?」隔籬檔嘅李伯即刻插嘴:「錯啦錯啦,我女婿話舊年抽中咗啟鑽苑,佢哢哋兩公婆月入五萬㗎!」呢場街頭辯論正正反映好多香港人對綠置居嘅誤解。今日就同大家揭開呢個房屋階梯嘅神秘面紗。
記得2015年政府推首個綠置居項目新蒲崗景泰苑,當時我陪親戚去揀樓。電梯口貼住「公屋富戶福音」標語,仲有地產經紀派卡片寫住「專營綠表補地價」。嗰陣連公務員都搞唔清綠置居同居屋分別,更莫講普通市民。經過八年演變,而家綠置居已成基層上車重要跳板。
綠置居最殺食嘅係折扣率。以2023年油塘高宏苑為例,市價42折發售,二百呎單位百零萬有交易。呢個價錢喺私樓市場連車位都買唔到,但換來嘅係十年轉售限制。我見過唔少年輕夫婦計錯數,以為五年後可自由賣樓賺差價,結果搞到換樓計劃卡死。記住啊,綠置居係扶你上車,唔係俾你炒樓嘅踏板。
申請資格其實暗藏玄機。除咗公屋戶同輪候冊人士,仲有班「隱形合資格者」——公屋家庭嘅成年子女。舊年認識嘅阿明就係經典案例:佢老豆住黃大仙公屋,阿明自己月入三萬八,原本冇資格申請資助房屋。但用「家有長者優先計劃」名義申請綠置居,成功以個人名義買到鑽石山啟翔苑單位。呢招「借殼上車」而家喺公屋圈子好流行。
轉售限制要畫重點。首五年只能原價賣畀綠表人士,第六年起先可以補地價賣畀白表。補價金額隨市價浮動,我幫大家計過條數:假如你200萬買入單位,十年後市價升到500萬,補地價隨時要200萬以上。好多長者以為留層樓俾仔女係好事,結果下一代根本啃唔落補價條數。
裝修陷阱都好多人中伏。綠置居交樓標準連地板都冇,廁所得個屎渠窿。舊年有裝修公司專攻綠置居業主,標價八萬全屋裝修,最後埋單變廿萬。最離譜係將主力牆當普通間牆打穿,搞到全幢驗樓。記住睇清楚合約細則,尤其水電鋪位圖則要核對清楚。
講到尾,綠置居係政府同市民嘅一場婚姻。你犧牲部分資產自由度,換取安居樂業嘅機會。當你夜晚瞓喺自己買嘅單位入面,聽住出面落雨聲,嗰種踏實感真係租樓永遠比唔上。不過簽約前要諗清楚,呢段關係最少要維持十年光陰。
評論:
我阿媽仲住緊公屋,但我想用自己名申請,係咪要等佢過身先符合資格?
文中話高宏苑二百呎賣百零萬,但我查返資料最細單位都283呎喎
輪候緊公屋三年,應唔應該轉隊抽綠置居?驚兩頭唔到岸
補地價計法可唔可以再詳細啲?例如會唔會考慮通脹率
睇完先知綠置居裝修咁伏,好彩見到呢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