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麵攤的老闆阿榮上個月把二十年積蓄投進朋友推薦的「穩賺外匯基金」,現在連換攤車遮雨棚的錢都湊不出來。他蹲在爐灶邊抽菸那晚,我忽然想起華爾街那句老話:「牛市讓人亢奮,熊市讓人成熟,但真正活下來的,是那些懂得把腳踏在柏油路上走路的人。」
保守投資從來不是膽小鬼的避風港。當理財節目整天吹捧少年股神,社群充斥著高槓桿致富神話,願意把資金拆成碎石子慢慢鋪路的人,反而需要更強大的心臟。我見過太多把定存解約追高AI概念的菜籃族,三個月後在銀行櫃檯紅著眼眶問:「原來股票真的會跌嗎?」
真正穩健的策略往往藏在市場的皺褶裡。像台南老中醫診所牆上那幅泛黃的經絡圖,每條資金流向都有其穴位。把閒錢放進全球債券ETF時,我總想像自己在編織防墜網——單條尼龍繩或許撐不住墜落,但二十股交錯的網線能在風暴裡接住你的人生。去年美股暴跌那週,我的債券部位像秤砣般穩住整個倉位,那瞬間突然懂了祖母總把私房錢分藏七個陶罐的智慧。
保守派的精髓在於「容錯率」。朋友阿傑用台幣定存利率當基準線特別有意思:任何報酬率高過定存三倍的產品,他就要求對方畫出十年內最大回撤圖。有次基金經理人被他逼得在咖啡館餐巾紙上畫曲線,畫到第三年突然丟筆坦承:「其實這檔去年波動率有38%」。餐巾紙上的誠實比精裝報告珍貴百倍。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現金戰術」。我總在皮夾深層藏著永不投入市場的緊急金,厚度剛好夠全家在急診室過夜。這疊鈔票在通膨下確實會萎縮,但當去年女兒突發肺炎,我能盯著盤中暴跌的持股冷笑:「老子有現金繳住院費」。市場永遠有下一班車,前提是你沒在暴風雨中溺斃。
最近迷上台幣計價的儲蓄型保單,倒不是看上那比定存稍高的利率,而是契約裡「保證給付」四個鋼印字。簽約時業務經理笑著搓手:「現在年輕人嫌這種商品無聊呢」,我撫過保單壓紋想起阿榮的破攤車——有些無聊,恰是暴雨夜裡最動聽的安眠曲。
評論:
定存利率才1%多,通膨都吃光了,這樣算哪門子投資?
請問儲蓄型保單推薦選六年期還是十年期?最近看到預定利率有調高
去年聽建議保留兩年生活費在活存,結果公司突然裁員,這筆錢真的救了我
債券ETF最近也跌很慘啊,保守投資真的能避險嗎?
認同現金戰術!我媽總在衣櫃藏三萬塊紙鈔,颱風天停電時鄰居搶泡麵,我們還能買到熱滷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