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第一次飛去日本時,用信用卡里數換了免費機票,那種省錢又爽快的感覺,讓我從此迷上累積里程。這些年來,我試過各種卡,也踩過不少坑,像是積分過期或被年費吃掉。現在,我總算摸出高效累積的門道,不只省錢,還能升級艙位。今天,就來聊聊我的實戰心得,幫你避開陷阱,讓每筆消費都變得更值錢。
選對信用卡是第一步,但別只看表面回饋率。我自己偏愛航空聯名卡,像國泰世華的亞洲萬里通卡,每刷一筆就有固定里程入帳。重點是卡別要配合你的生活習慣,比如常出差的人,選高鐵或機場貴賓室權益的卡;家庭主婦則適合超市消費加倍回饋的卡。記得,開卡禮往往是甜頭,但要算清門檻,我有次為拿五萬里數,硬刷到額度,結果忘了年費,反而虧本。真正高效是挑一張主卡,搭配一兩張輔助卡,分散風險。
日常消費是累積的黃金來源,但很多人亂刷一通。我的秘訣是把所有固定支出集中到里程卡上,像水電費、手機帳單,甚至網購。每月初,我會列預算表,確保非必要消費壓低,優先刷卡。舉個例子,去年我靠雙十一購物節,用卡刷三C產品,配合限時加碼活動,一口氣賺進兩萬里數。不過,小心陷阱:別為累積而超支,我學到教訓,差點卡債纏身。現在,我設定自動提醒,避免衝動購物。
活用銀行和航空公司的活動,能讓累積速度翻倍。多數人忽略登錄獎勵或消費挑戰,像星展的週末餐飲加倍,我每週吃外食就順便賺分。航空公司常有合作促銷,訂票時綁卡支付,額外送里程。去年,我趁長榮淡季活動,刷機票換到商務艙,省下三萬台幣。關鍵是定期追蹤官網和APP通知,別讓機會溜走。當然,積分管理要細心,我設日曆提醒兌換期限,避免過期歸零。
累積夠了里數,兌換時更要精明。優先換長途或熱門航線,像東京或歐洲,價值最高。我習慣提前半年規劃,避開旺季,用少量點數升級艙位。記得,別只盯著機票,有些卡能換住宿或禮品卡,彈性更大。整體來說,高效累積靠的是紀律和策略,堅持下去,一年省個十萬台幣不是夢。這條路我走了五年,從菜鳥變老手,現在每飛一趟都像免費旅行,真心推薦你也試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