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報稅季,我盯著稅單上那串數字,心頭一陣發悶。台灣的稅制總是讓人頭痛,尤其當你發現自己得掏出好幾萬塊時,那種無力感就像被颱風掃過一樣。但那天,我突發奇想:為什麼不試試用信用卡繳稅?反正錢都得付,不如順手賺點積分回來。結果,這招成了我每年最期待的小確幸,不只省了點心煩,還讓我換到免費機票去日本玩了一趟。
你可能會問,用信用卡繳稅真能賺到積分嗎?答案是絕對的。台灣的稅務系統允許個人用信用卡支付綜所稅、房屋稅等,許多銀行還推出專屬優惠。舉例來說,我用過某家銀行的旅遊卡,繳了十萬塊的稅單,直接拿到兩萬點積分,換算下來等於賺了兩千塊的現金回饋。重點在於選對卡:有些卡給高比例回饋,像航空聯名卡積分能轉成里程,省下出國機票錢;有的則是現金回饋卡,直接折抵帳單。但別以為所有卡都一樣,得先研究條款,因為部分銀行會收手續費,或限制繳稅金額的上限。
實際操作起來,流程比想像中簡單。我習慣透過網路報稅系統,選信用卡付款,輸入卡號和驗證碼就搞定。整個過程五分鐘內結束,不用跑國稅局排隊。繳完後,銀行通常會在次月帳單顯示積分入帳,這時就能規劃怎麼用了。去年我累積的點數換了百貨禮券,給老婆買生日禮物,她開心到不行。不過,這裡有個陷阱要注意:信用卡繳稅可能被視為「預借現金」類交易,有些銀行不給積分或回饋,得事先查清楚合約。我曾經吃過虧,用了一張低回饋卡,結果只拿到基本點數,白白浪費機會。
想最大化收益,我的經驗是搭配季節性優惠。像每年五月報稅季,銀行常推加碼活動,比如額外多給10%積分或免手續費。我會提前幾個月比較各家方案,甚至辦新卡來搶首刷禮。但記住,別為了點數亂刷卡,負擔不起的稅金只會讓信用評分掉漆。我設定一個原則:只繳自己能負擔的金額,並確保準時還款,避免循環利息吃掉回饋。長期下來,這習慣不只幫我省錢,還養成理財紀律。
當然,不是每個人稅額都高到能賺大筆積分。如果你是小資族,可以從小額稅單開始試水溫,像牌照稅幾千塊也能累積點滴回饋。重點是養成習慣:把繳稅當成消費機會,而非純支出。現在每當稅單來,我反而有點興奮,盤算著這次能換什麼好康。生活裡的壓力,轉個彎就成了獎勵,這大概就是理財的小智慧吧。
這招真的管用!我去年用信用卡繳稅賺了五千點,換到超商咖啡券,但想問如果稅額很高,銀行會拒收嗎?
感謝分享經驗,我從沒想過繳稅也能玩積分遊戲。不過,手續費怎麼算?有些卡收1%感覺不划算。
請問航空卡積分換里程划算嗎?我常出差,想最大化旅遊福利。
我試過但點數入帳好慢,等了兩個月,是正常流程嗎?還是我該換銀行?
小資族如我稅金不多,這策略還值得做嗎?怕賺的點數不夠抵銷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