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報稅季節,就讓人頭痛不已,尤其今年物價上漲,荷包縮水,繳稅更是壓力山大。我記得去年用信用卡繳稅時,不小心選錯方案,結果多付了一筆手續費,實在虧大了。今年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發現2023年各家銀行推出的信用卡優惠,簡直是節稅救星,只要策略用對,不僅能省錢,還能賺回饋。這篇就來聊聊我的親身經驗,分享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幫你避開陷阱,最大化利益。
為什麼要用信用卡繳稅?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延遲付款,稅款金額大,擠在五月一次付清,現金流會很緊繃。信用卡讓你分期處理,壓力減輕不少。但別以為隨便刷就好,有些銀行收手續費,像中國信託就高達1%,一筆十萬的稅單,光手續費就一千塊,簡直是白送錢給銀行。我建議優先選免手續費的卡,像國泰世華的Cube卡,今年主打零手續費,還能分期零利率,分六期慢慢還,每個月負擔少一半,現金留在手上投資或應急,都比白白繳掉划算。
節稅攻略的核心,在於把回饋轉成實際減稅。很多人只盯著現金回饋,覺得穩賺不賠,但2023年新趨勢是「積分變現」和「里程槓桿」。舉個例子,我今年用台新銀行的FlyGo卡繳稅,回饋3%哩程,一筆十五萬的稅款,累積四千五百點哩程,換算下來等於免費飛一趟東京機票,稅金瞬間變旅遊基金。另一招是搭配紅利點數放大,像玉山銀行的Only卡,繳稅賺的點數能換超商禮券或百貨折扣,我拿點數換了全家咖啡券,天天喝免費咖啡,等於把稅金部分回血。關鍵是提早規劃:稅單來之前,先檢視手上卡片的回饋規則,有些卡要登錄活動或限額,錯過就沒了。
最佳回饋方案得看個人需求,現金回饋穩健,但2023年高回饋卡不多。中國信託的ALL ME卡號稱1.5%無上限,但得綁定指定支付,操作麻煩;我偏愛永豐銀行的DAWHO卡,回饋2%直接入帳,不用算東算西。如果你常出國,里程卡更值,像國泰世華的長榮聯名卡,繳稅回饋3倍哩程,比現金多賺一倍。但小心陷阱:部分銀行回饋排除稅款,或設回饋上限,像星展銀行的卡限三萬元封頂,超過就沒得賺。我建議比對銀行官網細則,打客服確認,才不會白高興一場。
實戰貼士來點乾貨。首先,分散稅款刷多張卡,避開單卡限額;我今年拆成兩張刷,一張賺現金,一張賺里程,最大化回饋。其次,注意繳稅期限,信用卡入帳慢,提前三天操作,免得逾期罰款。最後,別忘檢視年度消費,稅款高的人,搭配分期能降低所得級距,變相節稅。去年我朋友用這招省下五千塊補貼。總之,繳稅不是苦差事,選對卡,它變成理財工具。分享你的招數吧,大家一起聰明抗稅!
評論:
請問如果稅款超過五十萬,哪家銀行的分期方案最划算?我擔心手續費吃掉回饋。
我用玉山卡繳稅,點數換禮券超方便,但今年規則好像改了,有人確認過嗎?
里程卡回饋聽起來誘人,但如果沒在飛,是不是現金回饋更實際?求建議。
分享經驗:去年沒注意登錄活動,少拿回饋,今年提前設定提醒,省了兩千塊!
這篇超實用,尤其分稅款刷卡的點子,我從沒想過,立刻筆記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