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用信用卡分期付款,是在台北一家電器行買新電視。那時手頭緊,店員推薦分12期零利率,算下來每月只付一點點,還能早點享受大螢幕。結果呢?我不只省了現金壓力,還把省下的錢拿去投資基金,賺了點小利。但後來有次衝動購物,分太多期,差點被利息壓垮。這經驗教會我,分期還款像雙面刃,用得好是省錢利器,用不好就掉進債務泥沼。
信用卡分期聽起來簡單,就是把大筆消費拆成小額按月還。但關鍵在細節。銀行常打廣告「零利率」或「低月付」,背後藏著陷阱。比如,有些標榜免息,卻收高額手續費,一算下來比貸款還貴。或分期期數拉長,表面輕鬆,但總成本暴增。我遇過朋友分24期買手機,自以為聰明,結果多付了快兩成冤枉錢。
真正省錢的技巧,得從挑對時機開始。大節日像雙十一或百貨周年慶,銀行常推限時優惠,像免手續費加現金回饋。我去年趁母親節檔期,分期買按摩椅,不只零利率,還拿5%回饋,等於打了九五折。但切記,別被促銷沖昏頭——先算總支出:利息、費用全加起來,和一次付清比,真有省到才下手。
利率是魔鬼藏在細節裡。不同銀行差很大,有的分期年利率才3%,有的飆到15%。我習慣上網比價,或用銀行APP試算工具。例如,買三萬元家電,分六期:A銀行收2%手續費,總成本多600元;B銀行免費但利率4%,多付約800元。選A就省200元。別懶,花五分鐘比較,長期累積差很多。
活用免息期是高手秘訣。信用卡通常有20-55天免息還款期,搭配分期,能延長資金運用。比方說,我上月刷十萬裝潢費,分三期零利率。先卡在帳單日後刷,享55天免息,等於錢在手上多放近兩個月,我轉存高利活存帳戶,賺了五百元利息。但這招要自律,別亂花省下的現金,否則白忙一場。
風險不能不提。分期還款容易讓人低估負擔,我見過有人分五張卡買奢侈品,每月還款額佔薪水一半,最後信用破產。更糟的是,遲繳一次,銀行馬上加收高額違約金,還影響聯徵分數,未來貸款利率變高。我的原則是:分期金額不超過月收入三成,且只用在必需品或投資回報高的東西,像教育課程。
最後,分享個真實教訓。有次我分期買相機,以為零利率就安全,卻忽略合約小字——提前還款要罰錢。結果半年後獎金入帳,想一次還清省事,反被收千元手續費。從此我養成習慣:簽約前逐字讀條款,每月對帳單,發現問題立刻客訴。省錢不是賭運氣,而是細心規劃。
信用卡分期像理財工具,用對時機能緩解壓力、放大資金;濫用則成債務陷阱。關鍵是保持清醒:算總成本、挑優惠、控風險。慢慢練,你也能變成省錢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