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日本土地的那一刻,空氣裡飄著拉麵香氣和櫻花餘韻,但真正讓我心跳加速的,是錢包裡那張小小塑膠卡。不是炫耀,而是它成了我省錢的秘密武器。十年前第一次去京都,傻傻刷了張普通卡,回台後帳單多出一堆手續費,差點連機票錢都賠進去。現在跑遍日本十幾趟,從北海道雪場到沖繩海灘,我靠信用卡簽賬省下的錢,夠多玩一趟九州溫泉之旅。
選對卡是基本功。我背包裡總備著兩張卡:一張專攻免外匯手續費,像台新FlyGo或永豐大戶卡,刷日圓直接扣款,省下1.5%手續費聽起來少,但買台十萬日圓的相機就能現省一千五台幣。另一張鎖定高回饋,例如玉山Only卡在百貨公司刷,5%回饋加積分,澀谷的Loft買文具時,店員笑著說我賺到一頓壽司錢。切記避開動態貨幣轉換陷阱,收銀機問是否用台幣結算時,堅定選日圓,匯率差能讓一碗一蘭拉麵變兩碗。
優惠活動要像獵人般敏銳。日本商家常和信用卡公司玩聯名把戲,三越伊勢丹刷JCB卡享95折,我去年底在札幌分店血拼大衣,折扣加退稅省下八千日圓。藥妝店更是戰場,松本清用樂天卡積分加倍,囤貨防曬乳時順手換了罐清酒。手機裝個PayPay或Line Pay綁卡,小巷居酒屋掃碼付款,額外點數回饋疊加起來,連老闆都好奇我怎麼老有免費小菜。
現金和卡的平衡是藝術。東京地鐵站旁的老蕎麥麵店只收現金,我習慣口袋放三萬日圓應急,其餘全刷卡。大額消費如新宿電器行的吹風機,果斷簽賬賺回饋;小額像淺草寺求籤詩,五百日圓硬幣解決。回台前清算剩餘現金,全丟進Suica卡儲值,下次搭山手線直接嗶進站,流暢得像當地通勤族。
真正省錢的核心是心態轉變。我不再盯著匯率浮動焦慮,而是專注長期策略,比如累積里程換免費機票,ANA聯名卡刷滿五十萬日圓就能換張台北飛大阪來回。每次簽賬時輕聲唸著「這筆消費在養下趟旅行」,連在銀座吃和牛都少了罪惡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