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我剛搬到台北工作時,第一次申請信用卡被拒絕,才發現自己的信用評級低得可憐。那時我才意識到,這東西不只是銀行冷冰冰的數字,它影響著貸款利率、租屋機會,甚至找工作都可能被拿來評判。信用評級就像無形的身分證,分數高的人,生活少一堆麻煩;分數低的,處處碰壁。
說穿了,信用評級就是銀行評估你借錢還錢的可靠度。台灣常見的聯徵中心評分,從200到800分不等,350以下算差,600以上才叫好。這分數怎麼來的?主要看五個東西:付款紀錄佔35%,負債比率30%,信用歷史長度15%,新信用申請10%,信用類型10%。很多人以為按時繳卡費就好,其實沒那麼簡單。
先從負債比率講起。很多人卡在循環利息裡,以為每月只繳最低額就沒事,但銀行看你信用卡餘額佔總額度的比例,超過30%就扣分。我有個朋友,薪水五萬,卡債卻累積到二十萬,評級一路掉到400。他後來狠下心,跟家人借錢先清掉一半,再辦餘額轉移卡,把利率壓到5%以下。半年後,分數跳了80分。關鍵是別讓負債纏身,每月還款額最好控制在收入的20%以內。
付款紀錄更是致命傷。一次遲繳,紀錄跟著你兩年。以前我租屋時房東忘了轉帳,害我房貸晚三天,結果聯徵報告上紅通通一片。從此我設定所有帳單自動扣款,外加手機提醒。萬一真的手頭緊,寧可先借小額信貸,也比遲繳好。小技巧是,多用銀行轉帳取代超商繳費,有些銀行會把超商繳款當「遲延處理」,莫名其妙就扣分。
信用歷史長度這塊,年輕人最吃虧。剛出社會沒信用紀錄,分數自然低。我的建議是,早點辦張學生卡或小額信貸,哪怕額度只有兩萬,按時還款就能累積歷史。別亂關舊卡,那張用十年的信用卡,代表穩定度。我有個同事,為了省年費把第一張卡剪掉,結果信用歷史從十年縮水成三年,評級立刻跌50分。
新信用申請更得小心。每次辦卡或貸款,銀行都會查聯徵,半年內查詢次數超過三次,分數就往下掉。很多人逛百貨公司被推銷就亂辦卡,後悔莫及。要辦之前,先上聯徵中心網站花100塊查自己的報告,確認沒錯誤再動作。萬一發現報告有誤,像不存在的呆帳紀錄,立刻填申訴單,附上證明文件,通常兩週內能修正。
提升信用評等是場馬拉松,不是衝刺。我從450分爬到650分,花了三年。每月盯緊收支,負債絕不膨脹,保持兩到三張卡輪流用。現在連辦房貸都輕鬆過關。重點是養成習慣,把它當健康檢查,定期追蹤。分數上去了,你會發現人生選項變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