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雷陣雨敲打著窗簷,螢幕上跳動的台積電分時線像我的心電圖。手邊那張剛繳完最低應繳的鉑金卡,突然閃過一道反光。半年前,我就是這樣拿著它,像抽出一把雙面刃,劃開了股市的柵欄,也差點割傷自己。
信用卡買股,聽起來像走鋼索的投機把戲。但實話說,當活存利率追不上通膨,當你看準一檔被錯殺的績優股卻彈盡糧絕,那塑膠卡片上的信用額度,確實會散發誘人的金屬光澤。關鍵在於,你得清楚腳下鋼索的承重力道,與墜落時的逃生路線。
先潑盆冷水:這絕非「無本生意」。當你按下信用卡預借現金鍵的瞬間,年息15%的倒數計時器就開始滴答作響。我見過有人把卡債當免費資金,結果股價盤整三個月,光利息就啃掉本金8%,最後含淚斷頭。記住,銀行永遠是贏家,除非你的投資報酬率能碾壓循環利率——這難度堪比空手接飛刀。
實戰中我摸索出四種玩法。第一種「閃電戰」:鎖定信用卡「新戶首年0利率」專案,嚴格計算手續費(通常3%+150元)與還款期限。去年我用這招套出30萬,押注某生技股解盲行情,兩個月內獲利了結。重點在「快狠準」,像叢林裡搶食的豹,舔完肉立刻撤退。
第二種「螞蟻搬金」:配合高現金回饋卡(例如海外消費3%無上限),透過複委託買美股。我每月固定刷2000美金購入VOO,賺取2.5%回饋抵手續費。這招像在懸崖邊鋪碎石路,得精算匯差、手續費與股利稅務,稍有不慎就被雙面收割。
最凶險的是融資型「槓上加槓」:用卡貸資金當股票質押的擔保品,層層疊加槓桿。某券商朋友透露,2022年台股暴跌時,這類客戶爆倉率是普通融資戶的三倍。除非你是能預判黑天鵝的巫師,否則別輕易打開這個潘朵拉盒子。
真正讓我安穩活下來的,是「對沖組合拳」。當我用信用卡資金加碼台股時,必定同步建立避險部位:買進價外一檔的PUT選擇權(約投入資金的3%),或放空同產業ETF。就像高空作業必繫安全繩,去年聯準會暴力升息,我的電子股帳面虧12%,但選擇權獲利35%完美填補缺口。
雨停了,台積電K線收在今日最高點。我緩緩抽出卡片放回皮夾深處。工具無罪,瘋的是人心。當你能在貪婪與恐懼間畫出防火牆,那塑膠片上的微光,或許真能照亮財富暗房的某一角——但永遠記得,先確認逃生門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