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銅鑼灣依舊霓虹閃爍,我坐在叮叮車上層,看著窗外掠過的珠寶店櫥窗,想起陳生那通電話。三個月前,他聲音沙啞地告訴我,五張信用卡加上一筆私人貸款,每月最低還款額像滾雪球,已經啃噬掉他七成薪水。「恒生那邊的催收電話,聽到我秘書接線都怕。」他說。這不是孤例,香港地,表面風光背後,多少人被債務的藤蔓纏得窒息?
債務重組不是舉白旗投降,而是一場與銀行談判的精密棋局。尤其與恒生這類老牌銀行交手,關鍵在於你能否拿出一份讓信貸部主管點頭的「生存計畫書」。我見過太多人直接衝進分行哭訴困境,結果被制式條款打發。記住,銀行要的不是你的眼淚,而是可持續還款的數學模型。
實戰第一步:停止以卡養卡。陳生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斷用恒生白金卡去還渣打卡的min pay。我讓他立刻剪掉所有附屬卡,只留一張基礎卡應急。接著花兩週整理所有債務清單,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恒生的循環息、星展的分期手續費、財務公司的罰金,全部做成彩色圖表。當這份血淋淋的報表攤在恒生信貸經理面前,他推眼鏡的動作明顯停頓了三秒。
協商的核心是「現金流重分配」。恒生比其他銀行更看重DMI(Debt-to-Income Ratio)。我幫陳生設計的方案是:保留住房按揭(利率最低),其餘無抵押債務捆綁重組。重點來了!我們提出用恒生作唯一債務整合行,承諾將月供壓到薪水的35%。作為交換,要求恒生豁免累積罰息,並將部分信用卡本金折讓30%。這招戳中銀行痛點——與其讓客戶破產回收兩成,不如吃下七成債務蛋糕。
文件準備是生死門檻。除了標準的糧單稅單,我讓陳生多交兩樣東西:一是子女國際學校的繳費通知書(證明必要開支),二是他考取的CFA Level 2證書(展示未來收入潛力)。最關鍵是那份用Excel拉出的五年現金流預測,連換手機的$6,000都列入預算。恒生經理私下跟我說:「這份文件專業度超越八成中小企貸款申請。」
簽約那日風暴懸掛八號風球,陳生西裝筆挺出現在尖沙咀分行。重組協議用淺綠色紙張列印——這是恒生對「紓困客戶」的隱形標記。新方案將78萬債務壓縮到52萬,分七年攤還,頭六個月只需付象徵性$1,000。走出銀行時雨傘被狂風吹翻,他卻在彌敦道大笑:「個個月畀貴息先係真正打風啊!」
重組成功只是起點。我要求陳生每季帶恒生月結單給我「體檢」,發現他第三個月偷偷恢復Netflix訂閱。即時警告:銀行風控系統會監測消費模式,若發現奢侈品消費,有權即時終止協議。後來他把信用卡凍在冰箱冰塊裡,要用必須等解凍兩小時,衝動消費率歸零。
去年聖誕收到陳生的手寫卡,附上恒生發出的「貸款清償證明書」影本。他總共省下26萬利息,最珍貴的是心理負債歸零。債務沼澤裡掙扎的人,與其被每月min pay蠶食靈魂,不如直面那通打給銀生的協商電話。記住,尊嚴不在於永不跌倒,而在於用專業姿態重新談判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