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雷陣雨剛停,空氣裡黏著濕熱。走進巷口超商買咖啡,聽見兩位穿制服的高中生在冰櫃前聊天:「打工錢存郵局,一年利息只夠買兩杯珍奶欸!」櫃檯阿姨擦著杯子插話:「我女兒把年終獎金放數位帳戶,說利息多好幾倍啦。」冰櫃玻璃映出我忽然怔住的表情——二十年前初入社會的我,何嘗不是那個握著存摺嘆息的少年?
銀行櫃檯那盞刺眼的日光燈,至今記得。當年捧著三萬元第一份薪水開戶,行員推銷的「優惠定存」後來才看懂:三個月1%利率,到期不轉存就降回0.1%。那筆錢在活存裡躺了兩年,利息還不夠付跨行提款手續費。現在走進銀行,牆上DM寫著斗大的「年利率1.8%」,角落卻有行螞蟻大的字:「限新資金」、「需綁定電子支付」、「階梯式計息」。我們總以為在存錢,實則在玩一場規則模糊的遊戲。
去年幫母親整理帳戶,翻出五本不同銀行的存摺。她理直氣壯:「這家送開戶禮,那家轉帳免手續費呀!」但每本餘額都不足五萬,多數適用0.2%基礎利率。我拿著計算機按給她看:如果把錢集中到她的薪轉銀行,單是達標門檻的1.5%活存優惠,每年多出兩千元電鍋錢。老人家瞪大眼睛:「以前行員都說分開存比較安全」
最近幫小姪女開兒童帳戶,發現新戰場。傳統銀行給0.5%甜頭吸引家長,但純網銀祭出1.8%活存利率,還搭卡通主題簽帳金融卡。我蹲在櫃檯前問行員:「等她十八歲,這利率還在嗎?」對方尷尬微笑。高利率像盛夏煙火,絢爛卻短暫。真正該教孩子的,是看懂遊戲規則的能力——當她發現利率遭調降時,能否自己比較「新資金專案」與「VIP專區」的差異?
雨後水窪映著便利商店的霓虹燈。接過阿姨遞來的熱美式,她突然問:「啊你剛聽到我們講存款,有什麼好康的銀行可介紹?」我指著她手機上的電子支付APP:「妳女兒用的那家,現在轉帳繳水電費五次,下個月活存直接加碼0.3%。」她眼睛發亮掏出手機時,我想起冰櫃前嘆息的高中生。儲蓄從來不只是數字遊戲,而是我們用每一塊錢,投票選擇想要的生活樣貌。
評論:
看完立刻檢查手邊五個帳戶,發現有兩筆錢在0.3%利率的帳戶躺了三年,光想就心痛
請問階梯式利率的「每月平均餘額」怎麼算?我上個月臨時轉出十萬繳稅,會影響整個月利息嗎?
推薦外幣高利定存嗎?看到某銀行美元定存3.8%很心動,但怕匯差吃掉利息
活存利率1.8%那個方案要每月刷五次信用卡,沒達標只剩0.5%,這樣真的划算?
主婦淚推資金分流術!把菜錢放日常帳戶,私房錢存數位帳戶,今年多賺六千塊美容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