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貴賓室裡那杯冒著熱氣的拿鐵,溫度還沒散盡,我盯著窗外緩緩滑行的班機尾翼出神。鄰座一對情侶正興奮地低聲討論著用里程升等商務艙的驚喜,那份雀躍,瞬間戳中了我幾年前同樣懵懂渴望旅行的心。就是那一刻起,「儲里程」不再只是信用卡廣告上冰冷的百分比,它成了一張張通往遠方的隱形機票。
這幾年像個里程卡痴般,皮夾換過一輪又一輪,帳單繳得心驚肉跳卻也甘之如飴。我發現,選里程卡像選旅伴,沒有絕對完美,只有最合你生活節奏的那一張。它得無縫融入你每日的柴米油鹽,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把超商的咖啡、深夜的外賣,甚至惱人的稅單,一點一滴熔鑄成未來的天際線。
如果你是個「無差別消費戰士」,生活開支龐雜難以歸類,那麼「星展飛行世界商務卡」值得你多看兩眼。它像個穩健的里程倉庫,海外消費直接砸下2.5元1哩的粗暴效率(亞洲萬里通),連巷口牛肉麵店這種通常被排除在回饋名單外的小店,只要店家刷卡機設定為餐飲類別,它照單全收。更別提它附贈的Priority Pass機場貴賓室次數,實實在在讓經濟艙的奔波多了一絲從容。我常笑稱這張是「師奶戰神卡」,買菜繳學費都能攢哩,只是那筆不低的年費,得精算自己是否真能吃到它送的大把機場接送和貴賓室。
但若你是個精準的「場景消費專家」,心有所屬的航空聯盟或特定消費類別佔據你帳單大半江山,聯名卡會是更鋒利的刀。像「國泰世華亞洲萬里通聯名卡」,鎖定亞萬粉絲,特定通路如Apple官網、Uber Eats刷下去,經常祭出嚇人的10元1哩加碼活動。百貨週年慶血拼時掏出它,累積速度堪比坐火箭。不過它的「脾氣」也明顯,非指定通路回饋普通,還得緊跟官方活動規則變化,像追連續劇一樣費神。
至於剛踏上里程累積這條「不歸路」的新手,或厭倦腦力激盪只想無腦刷的人,「玉山銀行Only卡」的階梯式回饋是個溫柔的起點。它不直接給哩程,但高階會員的紅利倍數驚人,搭配「玉山飛行吧」平台轉換亞洲萬里通等計畫,彈性極大。慢慢刷、慢慢升等,某天你會突然發現自己默默攢足了飛東京的經濟艙門檻。它沒有聯名卡的爆發力,卻像涓涓細流,不易察覺地匯聚成池。
魔鬼總在條款細節裡跳舞。年費是首要關卡,別被首年免或低年費迷惑,算清次年門檻你是否跳得過。兌換哩程更像解謎遊戲,熱門航線的「標準獎勵」座位稀少堪比中樂透,靈活運用「寰宇一家」夥伴航空混搭,或瞄準淡季平日上午出發的冷門時段,成功率大增。別忘了,哩程是會「蒸發」的資產,設定行事曆提醒自己登入帳戶「動一動」,哪怕只是轉個幾百哩,都能延續生命。
儲里程不是百米衝刺,是呼吸般的日常。關鍵在於那張卡是否能長進你的生活肌理裡,不必扭曲消費習慣去迎合它。當刷卡當下的痛感,能被未來某天在雲端啜飲香檳、俯瞰阿爾卑斯山雪的期待所覆蓋,那每一哩的累積,就真正有了翱翔的意義。
評論:
海外消費主力想知道,除了星展那張,還有哪張卡在國外刷里程更暴力?最近常跑日本,想集中火力攻一張。
國泰亞萬聯名卡愛好者+1!但真心覺得它附加權益縮水了以前免年費門檻低好多,現在好難養。
里程換票眉角超多!補充一點:善用航空公司「混艙位」開票,例如去程經濟回程商務,有時比純商務好換又划算,親測有效!
看到「哩程蒸發」心驚了一下我的亞萬帳戶好像躺了兩年沒動!馬上登入轉個零頭保命
新手發問:如果年刷大概30萬左右,主力是網購跟偶爾聚餐,沒出國需求,這樣推玉山Only卡還是硬衝星展比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