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搬家,都像踏入一個全新的世界,那種既興奮又忐忑的心情,總讓人想找個方式安定下來。記得去年我從台北搬到新北,老鄰居阿嬤拉著我的手說:「入夥一定要拜四角,不然房子會鬧脾氣。」她講得神神秘秘,我起初半信半疑,但經歷過後才懂,這不僅是儀式,更是連結土地與人心的橋樑。入夥拜四角,源自古老的風水傳統,認為房子有四個角落,藏著看不見的靈氣,拜一拜能驅邪避凶,招來好運。這不是迷信,而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生活智慧,讓搬家不只是換個窩,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
準備工作得從選日子開始,千萬別隨便挑個週末就動手。我那次翻黃曆,找了個「宜入宅」的吉日,最好是上午陽光正好的時辰,陽氣旺盛,邪氣不敢靠近。阿嬤叮嚀我,拜四角前先清掃房子,把灰塵和舊能量掃出門。接著準備祭品,簡單但講究:五種水果象徵五福,蘋果保平安,鳳梨招財;再來三牲或素食糕點,看個人習慣;香燭和金紙不能少,金紙要選「四方金」,專門拜地基主的。這些東西擺在客廳中央,點上香,心裡默念感謝土地公和地基主,請他們守護新家。
正式拜拜時,得順時針走遍四個角落。我從大門開始,這叫「開門納吉」,手持香燭,輕聲說:「今日入宅,請四方神明保佑家宅平安。」接著轉到東南角,代表財位,放點硬幣或紅包,祈求財源滾滾;再到西南角,屬健康位,擺些米或鹽,象徵祛病除穢;最後西北角,主事業運,放支筆或書本,願工作順利。每個角落停留片刻,深深一鞠躬,讓香煙繚繞,感覺整個空間都活了起來。拜完後,燒金紙在戶外,灰燼隨風散,代表不吉之氣遠離。儀式結束,別忘了和家人分享祭品,這叫「分福」,把好運傳遞下去。
為什麼這套老規矩能流傳千年?它不只是形式,更藏著人對未知的敬畏。現代人忙著搬家具、裝Wi-Fi,常忽略房子也有靈性。拜四角就像和土地對話,提醒我們:家不只是磚瓦,是情感的容器。那次拜完後,我家意外順遂,孩子少生病,工作也升遷,或許是巧合,但那份心安卻是真實的。時代變了,儀式可以調整,用環保金紙或簡化步驟,核心精神不變——尊重過去,迎接新開始。下次你搬家,試試看吧,說不定會發現,老智慧總在最需要時,輕輕推你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