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點,手機螢幕的光映在臉上,冷氣機嗡嗡作響也蓋不過心裡那陣慌。上個月老媽的醫藥費、這期卡爆的帳單、房東催繳的line訊息像三把刀懸在頭頂。滑開臉書,跳出「三分鐘核貸、超低利率1.68%起」的廣告,手指差點就要點下去——等等,這數字甜得像裹了毒藥的糖,你確定自己看懂了嗎?
所謂「線上快速借貸」根本是場大型魔術秀。那些閃爍的1.68%利率看板,底下永遠藏著螞蟻大小的「起」字。去年幫家裡小吃店週轉的阿榮伯跟我吐苦水:廣告寫2.3%,核貸時卻冒出「帳管費」「風險準備金」,借十萬實拿八萬,每月還五千,算下來年利率竟飆破20%。「比地下錢莊穿西裝而已啦!」他蹲在騎樓抽菸的嘆息,至今黏在我耳膜上。
真正會咬人的陷阱藏在還款結構裡。號稱月付三千很輕鬆?把合約翻到背面看總費用年百分率(APR),那才是噬骨的真實成本。我見過最狠的玩法是「前低後高」:前三個月收你1.5%溫情利率,第四個月開始利息連同本金滾成雪球。更別說「綁約期違約金」這種藏在第27條的毒針,提前還款還要剝層皮。
去年幫朋友拆解某個標榜「AI智能低息」的貸款平台,表面月利率0.99%,實際用Excel拉公式才驚見魔鬼:他們把7200元帳管費拆進每月還款裡,APR直接跳到15.7%。朋友當場爆粗口:「乾!比我的信用卡循環利息還兇!」這年頭,沒把計算機按到冒煙前,千萬別信任何數字。
若真急需週轉,先翻出你抽屜深處那本存摺。多數銀行對老客戶有隱藏版信用貸款,尤其薪轉戶或信用卡長期全額繳清的人。我去年試過,直接走進分行找理專,拿全年薪資單跟繳稅證明,談到APR 3.5%還免綁約。線上申辦雖快,但少了真人談判的餘地,就像自動販賣機永遠買不到熱炒店的隱藏菜單。
當所有數字遊戲讓你頭昏時,記住兩條鐵律:一、要求對方白紙黑字寫下「實拿金額」與「總還款金額」;二、用手機計算機現場算(總還款÷實拿金額÷期數)×24,這公式能快速抓出近似的APR。曾在某融資公司櫃檯見識過,當場拆穿業務宣稱的7.8%實際是19.2%,對方臉綠到像生啃苦瓜。
最後送劑醒腦針:那些彈窗廣告裡笑著捧鈔票的模特兒,可能連合約條文都看不懂。真正的低息貸款從來不會在深夜的廣告裡閃閃發光,而是在你信用報告的角落靜靜等著。下次看到「萬應錢」三字,先問自己:是解燃眉之急,還是把腳伸進更深的火坑?
評論:
看完背脊發涼上個月才借了標榜1.88%的急用金,剛剛照公式算是21.3%!難怪怎麼還都像在填無底洞
請問如果信用卡已經遲繳過,銀行還有可能談到低利方案嗎?還是只能任宰割?
真實到哭出來 去年被「免徵信」吸引去借,結果核貸金額打七折還收開辦費,根本詐騙集團合法版
想問版主說的APR公式,如果分期24期是乘以24,那12期是不是就改乘12?
那些廣告都說三分鐘撥款,但銀行信貸至少要兩天,房租後天要繳了該怎麼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