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東的霧氣從釧路濕原升起時,我正裹著厚圍巾,捧著一罐熱呼呼的玉米濃湯。列車緩緩駛過結霜的蘆葦叢,丹頂鶴的紅頂在灰白背景中倏然閃現。那一瞬間,我忽然懂了,北海道的美從來不在明信片般的風景裡,而在於這種不期而遇的、帶著寒氣的真實觸動。
規劃北海道自由行像在拼一幅沒有固定圖案的拼圖。第一次來的人總想塞進函館夜景、小樽運河、富良野花田、旭山企鵝遊行……結果行程變成鐵道馬拉松。後來我學乖了,鎖定一個「主題」:冬季就專攻流冰與溫泉,夏季深探富良野美瑛的丘陵光影,秋天把時間交給層雲峽的楓紅。貪心只會讓美景從車窗外匆匆掠過。
省錢的祕密藏在細節裡。多數人知道買JR北海道鐵路周遊券,卻忽略了「北海道中央巴士」推出的區域周遊券。那次我想從札幌去支笏湖,JR無法直達,巴士單程要2000円。後來買了「支笏湖・洞爺湖區域三日券」,才6500円,涵蓋札幌往返兩湖交通,還附贈洞爺湖溫泉街的幾家湯券,硬是比單程票省了近4000円。
道產子的智慧總令人驚喜。在帶廣競馬場旁的小食堂,老闆娘看我研究公車時刻表皺眉,直接塞來一張手繪地圖:「明天十勝丘公園有免費接駁車啦,看火山泥漿噴發何必包計程車?」果然省下近萬円車資。還有札幌地下街的「時蔬市場」,傍晚五點後熟食區貼滿半價黃標,買盒炸雞配馬鈴薯沙拉,坐在大通公園長椅上看札幌電視塔亮燈,比餐廳省錢更有滋味。
最難忘是暴風雪困在知床宇登呂的夜晚。預訂的民宿老闆開著除雪車來接人,進門先遞上冰涼的夕張哈蜜瓜汽水。「雪大才好,」他指著窗外翻騰的海,「明天流冰更靠近岸邊。」果然隔天走在鄂霍次克海冰原上,碎冰撞擊聲像遙遠的鼓點,破冰船反而成了渺小的背景。行程表上的空白處,往往藏著北海道最慷慨的饋贈。
別被「必吃排行榜」綁架。小樽運河的硝子館旁有家賣海膽奶油可樂餅的小攤,老爺爺堅持用當日羅臼海膽,咬開酥脆外皮,濃郁海味混著奶香在舌尖化開,比排隊兩小時的壽司店更驚艷。在釧路和商市場學當地人買「勝手丼」:先挑碗白飯,再到各攤選喜愛的海鮮請老闆堆疊,一千円就能擁有鋪滿鮭魚卵、北寄貝、甜蝦的澎湃。
北海道教會我,完美行程不是打卡點數量,而是給意外留餘地。迷路走進美瑛青池旁的白樺林,積雪壓斷樹枝的脆響比任何導覽耳機都動聽;在登別地獄谷夜間散步,硫磺煙霧中若隱若現的赤鬼雕像,比白天多了魔幻感。當你放下趕路的焦躁,北海道的靈魂才會慢慢顯影。
離開前在千歲機場的溫泉足湯泡腳,鄰座東京太太笑著說:「下次來,試試坐慢車吧。」她攤開皺巴巴的時刻表,上面用螢光筆畫著根室本線:「從帶廣到釧路,四個小時搖搖晃晃,車窗像流動的風景畫廊。」我看著自己寫滿備註的行程表,突然覺得那些精算的交通接駁時間,反而成了看不見的牢籠。
北海道真正的奢華,原來是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