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街頭巷尾都在瘋傳匯豐那檔10%高息定期,說實話,第一次聽到「10厘」我也以為自己耳背聽錯。現在定存普遍兩厘上下,十厘?簡直像在平行時空。但這優惠確實存在,只是魔鬼藏在細節裡,沒搞懂規則就撲進去,可能空歡喜一場。我花了點時間研究,也幫家裡長輩辦了一筆,有些眉角得提醒大家。
這高息不是整筆錢從頭吃到尾。關鍵在「階梯式」三個字。匯豐把存款期切成好幾段,只有最前面一小段時間能享受接近10%的甜頭,後面利率就一路往下掉。舉個例子,假設你存三個月,可能第一個月的年利率衝到10%,後面兩個月就掉回普通水準,甚至更低。整筆錢算下來的「平均年息」,絕對不是你想像中躺著賺10%。務必拿計算機按清楚,別被開頭的高數字沖昏頭。
第二個大重點:「新資金」。這三個字是銀行玩不膩的把戲。你匯豐帳戶裡原本躺著的舊錢?抱歉,不算。得是從「其他銀行」搬過來的活錢,或是嶄新的現金、薪水入帳才算數。想用舊錢轉定存?門都沒有。我鄰居王太太就把她匯豐活儲的五十萬轉成定存,滿心期待十厘息,結果只拿到一般利率,氣得直跳腳。
門檻也是關鍵。這麼高的利率,銀行當然設條件。通常要求你存進一筆「指定最低金額」的新錢,這門檻可不低。同時,它常綁著「開立指定帳戶」或「使用特定服務」的條件。你可能得新開個綜合貨幣帳戶,或是順便辦張他們家的信用卡、設定個薪轉戶之類的。別嫌麻煩,這些動作沒做到,那10%就跟你無緣。我幫老媽辦的時候,就老老實實照著清單,一項項勾選確認。
時間壓力是常態。這種殺手級優惠,銀行不會無限期開著等你。通常有嚴格的「推廣期」限制,錯過申請日期,一切免談。而且,名額可能有限,先搶先贏。我建議,與其在網路上看二手資訊,不如直接拿起電話打給你的匯豐理專,或是跑一趟分行,當面問清楚:「現在還有沒有名額?具體要怎麼申請?所有條件一次列給我看。」白紙黑字最保險,錄音存證更好。
別忘了比較。看到10%就暈船是大忌。冷靜下來,算算這筆錢「鎖定期」內真正的平均回報率是多少?同時,睜大眼睛看看其他銀行在推什麼。有些銀行雖然開不出10%這種驚悚數字,但它們的「新資金優惠」可能門檻較低、綁的條件少、或是整體平均下來更划算。像前陣子某銀行推新資金六個月平均也有4%左右,重點是不用解一堆任務,對怕麻煩的人反而實際。
最後,高息定存本質上還是定存,安全度沒問題(台灣有FSC存款保障)。但若你期待的是「一整年」都穩穩拿10%,那肯定會失望。它更像銀行撒錢吸引新客戶的短期誘餌。適合手邊正好有一筆短期用不到的閒錢(而且符合新資金定義)、不怕跑流程、能精準滿足所有條件的人。如果為了湊新資金,得東挪西借搞出一筆錢,或硬著頭皮解掉其他更高收益的投資,那就本末倒置了。
總歸一句:匯豐這10厘,是盤好菜,但別只盯著主菜名就流口水。看清楚配菜有哪些、要不要加價、用餐規矩多不多。算盤打精,確認自己玩得起這套規則,再優雅地拿起刀叉。畢竟,銀行的算盤,永遠比我們打得響。
評論:
感謝分享!階梯式利率那段超重要,差點以為整筆都能10%。想問如果剛好有筆保險到期金從別家匯入,這樣算「新資金」嗎?
昨天衝去分行辦了,理專說要同時設定三個月外幣定存轉換才符合資格條款真的多到眼花,建議帶個保溫杯去分行抗戰。
精算後發現平均年息大概3.8%左右,但比活存好多了。重點是要記得優惠碼!我差點忘了輸入專案代號XXXX。
這根本是數學考試吧?光是搞懂各階段的利率怎麼跳就頭痛。有沒有懶人試算表能分享啊?
拜託別再推這種限時優惠了上次解任務到一半名額就沒了,這次看到要開綜合帳戶直接放棄,寧可乖乖存我的數位帳戶2.6%
10%聽起來很恐怖耶!該不會是詐騙新手法?錢放進去真的拿得回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