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踏入匯豐分行,看著玻璃門上那隻醒目的獅子標誌,總會想起十年前第一次來開戶的場景。那時剛到香港工作,面對一整排眼花撩亂的戶口宣傳單張,什麼「運籌」、「卓越」、「One」,完全摸不著頭腦。櫃檯經理問我:「你未來打算點樣用呢個戶口?」當時只懂傻傻回答:「出糧同儲錢囉。」十年過去,摸爬滾打,換過幾次身份——打工仔、小生意人、偶爾炒下外匯——才真正體會到選對戶口,真係慳錢又慳心。
講到匯豐戶口,好多人第一反應係「大銀行穩陣」,但係咪「最啱你用」就係另一回事。佢哋啲戶口種類分得幾細,背後嘅條款同收費差異,隨時影響你每年幾千蚊。唔好以為「銀行戶口咪就係咁用」,匯豐嘅設計,其實係將你嘅人生階段同財務習慣,偷偷哋分類擺咗入唔同嘅戶口櫃桶。
最基本嘅「明智理財」戶口,表面睇門檻低,好似人人啱用。但你有冇計過條數?佢要求每日平均結餘唔低過$5,000港紙,否則月月收你$150蚊手續費。對剛畢業嘅新鮮人或者戶口長期得幾千蚊周轉嘅人嚟講,呢舊錢等於變相交「懲罰性費用」。我識個Freelancer朋友,試過兩個月收入唔穩定,扣嘅手續費仲多過佢戶口嘅利息,真係蝕到入肉。所以話,門檻低唔代表無成本,計唔掂數隨時倒貼。
至於「運籌理財」,就似專為中產打工仔設計嘅「出糧專櫃」。月入兩皮嘢以上免月費,送張咭碌吓積分,仲有專線接聽,聽落唔錯。但關鍵喺個「綜合戶口」功能——即係將你嘅港幣、外幣、股票、基金戶口全部打通顯示。呢個設計,對懶得逐個App查數嘅人係福音,但對習慣分開管理資產、唔想一眼睇晒全部身家嘅人,反而覺得冇私隱。我自己就試過開住個戶口俾個客睇公司帳目,一唔小心碌多咗兩頁,連私人美股持倉都露咗底,當場尷到想鑽地。
真正玩到進階嘅,係「卓越理財」同埋「尚玉」。呢兩個唔止係戶口,直頭係入場券。前者要keep住一百萬港紙總值(計埋投資同保險),後者更要七百八十萬。達標嘅話,全球匯豐任你調錢免手續費,專人經理幫你撲靚價外匯,仲有機場貴賓室同埋優先排隊呢啲貼心嘢。不過重點唔喺福利,而在於「流動性管理」。識玩嘅人會將呢舊「門檻錢」放入佢哋嘅結構性存款或者債券基金,賺返3-5%年回報,變相用銀行嘅錢養住個戶口資格。我有個做貿易嘅舊同事,就專登用「尚玉」嘅多幣種戶口收歐元同美金貨款,省返嘅兌換差價同電匯費,一年夠佢全家去轉歐洲。
仲有個隱藏版好嘢係「滙豐One」,專攻後生仔同數碼原住民。最大賣點係全球多幣種戶口,十幾種外幣獨立戶口號碼,仲可以即時兌換廿幾種貨幣。最啱成日網購外國嘢、或者炒吓外匯嘅後生仔。不過要提防佢個「免手續費」陷阱——只限網上同App做交易,如果你忍唔住打去電話理財中心叫人幫手轉錢,每次盛惠$100。試過有朋友半夜心急轉錢畀海外賣家,撳咗熱線,事後肉赤到瞓唔著。
講到尾,揀匯豐戶口同揀鞋一樣,最靚嗰對未必最啱你腳形。與其睇宣傳單張嘅「尊貴」光環,不如老實問自己:戶口主要係收出糧定收海外款?會唔會成日換外幣?需唔需要專人幫手管投資?仲有最實際嗰條——你肯放幾多「閒錢」喺戶口度避免被收費?諗清呢幾點,再對返佢哋密密麻麻嘅收費表(特別係小字嗰啲),自然知道邊隻獅子先係真正識得為你「守財」嘅嗰隻。
錢放對地方,先至識得生錢。揀戶口唔係揀身份象徵,而係揀個最識慳錢同賺錢嘅財務拍檔。下次行過匯豐隻獅子,記得諗清楚,你要嘅係隻識吼嘅獅子,定係識計數嘅狐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