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達拉維貧民窟的鐵皮屋頂在烈日下反著刺眼的光,幾步之隔的金融區玻璃幕牆裡,交易員正盯著Nifty 50指數跳動的綠字。我握著街邊買的瑪莎拉茶,滾燙的陶杯燙著掌心,這滋味像極了當下的印度股市——甜膩裡裹著辛辣,喝急了會嗆著,卻讓人忍不住再啜一口。
十年前在新德里證券交易所採訪時,大盤衝破兩萬點引發交易大廳瘋狂拋灑紙花的畫面還歷歷在目。如今指數站上七萬點,散戶開戶數五年暴增三倍,連村莊雜貨店老闆都懂得問:「今天Sensex漲多少?」這股狂熱背後,是莫迪政府基建狂潮拉動鋼鐵水泥股,數位印度政策催生Paytm、Zomato等獨角獸,更別說全球供應鏈重組讓蘋果供應鏈企業在班加羅爾遍地開花。
但指數投資者得看穿這些糖衣。Nifty 50前十大權重股佔比近六成,光信實集團和塔塔諮詢就吃掉兩成水位。去年阿達尼集團遭做空報告狙擊時,單日蒸發千億美元市值的驚悚劇提醒我們:過度集中的指數結構,像踩在孟買雨季的爛泥路上,華麗的皮鞋說陷就陷。
我的投資組合裡,印度ETF從來不超過新興市場配置的三成。比起直接追蹤Nifty 50的iShares產品,更偏愛將三分之一資金放在中小型股指數基金。那些藏在二線城市的汽車零件廠,正悄悄吃下德國車廠訂單;某隻專注醫療外包的基金,持有十家替歐美藥廠做臨床試驗數據分析的公司,這才是印度真正的暗流。
雨季來臨前總有幾場虛張聲勢的雷暴。我書桌玻璃墊下壓著2008年Sensex單日暴跌12%的報紙頭版,旁邊貼著2020年疫情崩盤時買進HDFC銀行的交割單。現在每當券商APP跳出「指數創新高」推播,就去翻翻塔塔汽車的財報——他們電動車部門連虧八季的數字,比任何分析師警告都更能讓人冷靜。
真正穩健的印度曝險,需要三層濾網:用美元計價ETF避開盧比波動(過去五年兌美元貶值11%),挑選費率低於0.5%的基金(本地主動基金常收2%管理費),再搭配定期定額攤平政治風險。就像老孟買人喝瑪莎拉茶的智慧,總要吹涼了表面那層滾燙的奶沫,才嚐得到底下溫潤的茶香。
當國際媒體還在爭論「印度是否會成為下個中國」,我在清奈港口看到特斯拉零件正從韓國釜山轉運而來,在古吉拉特邦的工業區聽見台語口音的工程師調試工具機。這個市場的劇本從來不是複製貼上,而是用咖哩、檀香與程式碼熬煮的新物種。指數投資像搭乘孟買的當地火車,你得緊抓扶手忍受顛簸,但窗外閃過的每一幀風景,都是新興市場最野蠻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