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飛去香港,我都習慣帶上台灣的信用卡,但頭幾次真的踩了不少坑。記得第一次在銅鑼灣的茶餐廳結帳時,店員皺著眉頭說只收現金,我掏遍錢包才湊夠港幣,尷尬得臉都紅了。後來慢慢摸清門路,才發現信用卡在香港的使用,不像台北那麼無縫接軌,這裡頭藏著不少學問。
香港的店家接受度其實挺兩極的,大型商場像海港城或IFC的精品店,刷台灣的Visa或Mastercard完全沒問題,但走進街邊的傳統粥麵店或小攤販,八成只收現金或八達通卡。我曾在旺角試過用卡買一碗雲吞麵,老闆直接搖頭,害我只好衝去ATM提款。所以,隨身帶點港幣零錢絕對是必須的,信用卡就當備用,別指望它打天下。
匯率這塊更讓人頭痛,台灣銀行的手續費動輒1.5%起跳,加上國際組織的轉換費,刷一筆下來,帳單上多出的金額常讓你傻眼。像去年我在尖沙咀買了件風衣,原價2000港幣,結果結算時台幣多扣了快200塊,簡直是隱形坑。建議出發前查清楚發卡行的海外交易政策,有些銀行像玉山或台新有推出低手續費的旅遊卡,能省下不少冤枉錢。
安全方面別大意,香港的盜刷風險不低,我朋友就在蘭桂坊的酒吧被側錄過卡號。現在我都堅持用晶片卡或Apple Pay,避免在不明小店刷卡。萬一卡丟了,立刻打給台灣的銀行凍結帳戶,他們通常有24小時客服,但處理速度比不上本地,最好備一張備用卡應急。
最後,提款機提現也是個選項,但手續費更高,動輒台幣100起跳,加上匯率差,不如直接換現金划算。總之,信用卡在香港是方便的工具,但得用對地方和時機,多點準備就能玩得盡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