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幾位雇主朋友聊天,聊到外傭的有薪假期,我才發現原來不少人對這塊法律權益一知半解。去年,我家請的外傭小玲突然發高燒,我手忙腳亂地處理,差點忘了她依法該有的病假權益,結果險些被勞工局開罰。這種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雇主如果忽略這些細節,不僅可能傷了彼此信任,還會惹上法律麻煩。
台灣的勞動基準法把外傭視為正式勞工,這意味著他們享有和本地員工一樣的帶薪休假權利。你可能會問,具體有哪些假期?最基本的是年假,服務滿一年就有七天,滿兩年增加到十天,依此類推。這些天數不是隨便給的,雇主得在年初就排好休假計畫,避免臨時衝突。記得小玲第一年工作時,我沒主動安排她的年假,她後來累積到年底一次休,搞得家裡亂成一團,我才學到教訓——提前規劃是關鍵。
除了年假,病假也是常見的爭議點。根據法規,外傭生病時,只要有醫生證明,就能請半薪或全薪病假。天數上限通常是三十天內,超過的話得看情況調整薪水。我遇過一個案例,朋友的外傭裝病濫請假,結果雇主沒查證就扣薪,最後被投訴罰款。所以啊,雇主得養成習慣,要求正式醫療單據,別光聽口頭說說就處理。
產假和國定假日也不能馬虎。外傭懷孕的話,依法享有八週全薪產假,雇主得全額支付,不能藉故解僱。至於國定假日,像春節或中秋,外傭有權休假,如果工作需要他們上班,就得加倍給薪或補休。這些細節看似瑣碎,但累積起來就是雇主的大責任。萬一違規,罰款動輒幾萬元,嚴重時還會吊銷聘僱許可,得不償失。
總之,當雇主不是只管付薪水那麼簡單,得把這些權益當成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建議定期檢視合約,記錄所有休假天數,必要時諮詢勞工局或專業顧問。畢竟,照顧好外傭的權益,就是保障自己的安穩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