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深夜盯著外匯圖表,燈光映在螢幕上,我都會想起十年前那次慘痛的教訓。那時剛入行,滿腔熱血卻不懂時機,結果歐元兌美元一個反轉,帳戶直接蒸發三成。從那天起,我才真正領悟:市場進出場不是賭博,而是精密的藝術。它決定著你是穩步累積財富,還是在波動中被吞噬。
技術分析永遠是核心武器。別迷信花俏指標,簡單的移動平均線搭配成交量,往往最致命。我習慣用50日和200日均線交叉點當進場信號——當短線金叉長線,配合量能放大,就是扣扳機的時刻。出場呢?RSI超過70或低於30時,市場常過熱或超賣,這時別貪心,果斷離場才能保住利潤。記得去年英鎊閃崩事件嗎?那些提前設好止損的人,隔天還能笑著喝咖啡。
基本面分析像下棋,得預判對手的下一步。非農數據、央行利率決議,這些不是枯燥的數字,而是市場情緒的引爆點。我會提前一週掃描財經日曆,重點標記高影響事件。舉例說,聯準會升息預期升溫時,美元往往走強,這時布局美元兌日元空單,等消息公布後獲利了結。關鍵在篩選資訊——只追蹤核心數據,避開雜音,才不會被新聞海淹沒。
風險管理是活下去的氧氣。年輕時我總想「這把能翻盤」,結果越虧越加碼。現在?鐵律是單筆損失不超總資金2%,止盈點設在風險報酬比1:3以上。聽起來刻板,但當黑天鵝來襲——像2020年疫情爆發——帳戶回撤控制在10%內,你才有資本東山再起。工具上,我愛用追蹤止損,價格每漲1%,止損就跟著上移0.5%,讓利潤奔跑。
心理戰才是終極考驗。市場專治各種不服,貪婪會讓你錯過出場點,恐懼則扼殺進場勇氣。我養成寫交易日記的習慣,每筆交易記錄情緒波動。發現手抖想加碼虧損單時?立刻關掉平台,去散步十分鐘。紀律不是天賦,是肌肉記憶——透過模擬盤反覆練習,直到進出場像呼吸般自然。
這些年,我從爆倉邊緣爬回穩定盈利,靠的不是神奇公式,而是打磨系統的耐心。市場永遠變幻莫測,但當你學會解讀它的節奏,進出場便從猜謎變成優雅的舞蹈。現在,換你踏上這條路:從一張圖表開始,傾聽市場的呼吸。
|